身边的渝警之星|这座离“红岩”最近的派出所,每天干些什么→
2025-05-14 18:28
清晨,歌乐山薄雾氤氲。
白公馆遗址前,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红岩派出所“红岩宣讲队”民警手持扩音器,向游客讲述着红岩英烈狱中绣红旗的故事。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红岩”辨识度的勤务背心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这个驻扎在红岩精神发祥地的派出所,近年来因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而屡上热搜。记者近日走进这座离“红岩”最近的派出所,探寻他们在这片红色沃土书写下的平安故事。
让红岩精神根植民警心中
近日,一场特殊的公安思政“行走课”从红岩魂广场启程。
红岩派出所所长周靖宇以沉浸式教学方式,带领全所青年民警、辅警重走“信仰之路”。从渣滓洞斑驳的牢墙到松林坡下的英烈群雕,每个场景都成为铸魂育警的生动教材。
▲民警在景区里巡逻。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供图
当队伍行至松林坡烈士雕像前时,周靖宇突然发问:“如果身处那个年代,你们能否像先烈一样守住信仰?”
这个问题,让新入职的辅警左周陷入沉思。连日来,通过参加“红岩读书社”,她和战友们系统阅读红岩书籍、诵读先烈诗词,观看《江姐》《烈火中的永生》等经典影片,对红岩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站在当年烈士就义之地,左周在笔记本上写道:“红岩精神不是历史课本里的铅字,而是刻进警徽里的忠诚担当……”
这堂“红岩味”十足的政思课,只是该所依托辖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倾力打造的“红岩学堂”育警平台的其中一项内容。
今年来,该所采取专家讲座、实地研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先后组织各类“微宣讲”“微党课”活动20余场次,并以传承发扬“红岩精神”为主题,常态化举行升国旗、升警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让队伍在赓续“红岩精神”、追寻红色足迹中持续擦亮忠诚底色,筑牢信仰之基。
“争当红岩传人、争创一流业绩”已在红岩派出所蔚然成风。
网格化巡防守护景区平安
“重点红色遗址30多处、日均2.3万游客量,过路车辆3万余台次。”在红岩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记者从值班民警处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
面对游客数量增长对警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该所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价值追求,推行“景中有警”网格化巡防模式,将整个景区划分为若干个“平安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警+N辅”的巡防作战单元,不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用心用情护航景区平安。
3月19日,一名游客在歌乐山景区如厕后失踪,接家属报警后,巡逻民警任毅第一时间带领战友展开搜救。
事发地区域地势陡峭、山林茂密、环境复杂,搜寻工作困难重重,大家不断通过喊话、灯光频闪等方式与走失游客进行联络,持续缩小搜救范围,最终发现摔倒在一处水沟里的游客,并立即将其送医救治。
2024年7月,数名来自外省的老年游客因手机操作问题向巡逻民警杨德群求助。民警接过手机后敏锐发现他们正在遭遇网络诈骗,只需几步就会完成转账。见老人们被骗子“洗脑”较深,杨德群一路陪伴老人参观以便随时阻止其转账,不厌其烦地进行反诈宣传。经过1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老人们终于意识到被骗,取消了操作。
“要不是杨警官劝说提醒,我的养老钱就没了。”老人事后说。
歌乐山天气多变,公路弯多路陡。该所常态化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高效防范各类安全风险。2023年1月15日凌晨,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雨雪预警信息提示,该所提前分析研判景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迅速启动低温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全体民警辅警连夜上岗,浴“雪”奋战,第一时间沉到各弯道、陡坡开展疏导保畅工作,先后指挥疏导120余辆过往车辆,以实际行动护航群众出行安全。
此外,派出所设立的“心愿邮筒”还不断收集着群众留言。
翻开最近的记录本:“感谢您帮我找到走失的奶奶”“警察姐姐的笑容特别温暖”“风雨中的那抹藏蓝让人安心……”朴实的文字,与派出所荣誉室里的近百面锦旗交相辉映。
2023年以来,该所累计防范化解安全风险60余起,为群众排忧解难1700余次,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创新多种警务模式,解决群众烦恼
“200多块钱,不可能买到这种最新款的手机。”
“不要冲动,我们好好商量,问题一定可以解决。”
近日,走进派出所“红岩无声警务室”,记者看到全国道德模范、派出所教导员何巧正在通过网络视频系统,熟练地与1位外地聋哑人进行交流。
视频中的聋哑人购买手机时因沟通不畅,与商家发生矛盾纠纷,出警民警赶到现场后,通过警务室的“云上协作”机制,及时联系何巧介入调解。
面对各执一词的2名当事人,何巧口随手动,耐心细致地安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同时当好手语翻译,积极与商家沟通协调。有了何巧的帮助,双方很快澄清了误会,达成了调解协议。
“红岩无声警务室”是该所将红岩精神融入公安工作,创新打造的具有“红岩”辨识度的基层警务品牌,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生动实践。以“红岩”命名的战斗队伍,成为当地一道靓丽“警”色。
“红岩无声警务宣讲团”有近200名志愿者,他们定期走进聋哑人相对集中的社区,用无声情景剧、手语舞蹈等形式演绎反诈案例,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引导聋哑人群体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红岩宣讲队”主动向游客讲解红岩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宣讲,拍摄“红岩民警说红岩”系列短视频,努力让每位民警辅警都成为红岩精神的传播者。
“红岩义警队”由40余名高校师生、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职工、景区工作人员等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和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的优势,积极配合民警执行交通管理、秩序维护、隐患排查、应急搜救等任务,已成为辖区一支不可或缺的平安建设力量。
“红岩警务站”前置在渣滓洞、白公馆等人流密集区,不仅具备警情处置、交通疏导、警务咨询等功能,还可提供临时身份证明办理等20多项业务,并配有雨伞、急救包、轮椅等用品。在红岩派出所的带动下,沙坪坝公安创新构建了“1+23+N”警务机制,在全局23个派出所先后成立“红岩警务室(站)”,被广大群众称为“温暖港湾”。
微光聚星河,平凡亦不凡。在这片被鲜血浸润的土地上,“红岩”二字早已化作一座精神丰碑,指引着红岩派出所砥砺前行,努力绘就更加美好和谐的平安画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