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数亿元!重庆27个区县打造残疾人康复中心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雷晨阳

2025-04-28 19:06

4月28日,市残联召开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运营和业务交流会,总结残疾人康复中心运营管理经验,通过深入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市有近170万残疾人。全市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市级及各区县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27个区县开展了康复中心建设,目前18个区县已经投入运营,充分发挥了基层康复中心对民生短板的补位价值。

会上,江津区、綦江区残联分享各自康复中心运营经验。江津区采取“公建公营”模式,充分发挥公立机构优势,通过政府牵头多部门协作拓展服务覆盖面。自2022年以来,该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立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社区家庭康复指导、残疾预防宣传、入户服务等核心职能,持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服务。

綦江区则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实现政企协同,聚焦专科标杆打造和人才筑基工程,创新服务维度,在资源投入与运营效率、公益性与市场化、单一服务与多元需求之间实现三大平衡。中心运营以来累计服务残疾人2.8万人次(含残疾儿童康复救助3119人次),康复率达90%以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95%,政府年均节约运维成本150万元,机构实现良性发展。

“康复服务作为残疾人最迫切需求,目前面临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毛荣志介绍,重庆将实施五维攻坚行动,合理构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创新建设新格局。

服务整合工程。开展辅助技术服务,合理布局社会、职业等康复服务,主动延伸家庭和社区康复服务,推进康教融合,创出残疾人康复机构的科学服务模式、先进服务手段和鲜明业务特色。

规范评估工程。开展业务规范建设评估,康复工作管理者通过学习中国残联下发的评估指南、评估细则,掌握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的要求;发挥业务规范建设评估的实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康复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提升。

人才强基工程。加强与高校联系合作,探索建立康复联盟,上下协同发挥康复中心阵地优势,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加强部门协同,开设“康复+社工”“康复+教育”等复合型课程,培养全科康复人才;创新康复人才保障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推行“绩效工资+项目提成”双轨制,保障康复人才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待遇。

差异化品牌工程。因地制宜构建“保基本、抓重点、显特色”的服务供给模式,逐步推进“特色品牌塑造”,构建“分级分类供给、区域错位发展”的新型服务生态,实现从“普惠覆盖”到“优质供给”的跃升;针对重点人群建立“一人一档”数据库,摸清差异化需求,按紧急程度划分需求等级,优先保障残疾儿童康复等“高优先级”服务,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康复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安全发展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织密扎牢残疾人康复机构安全风险防控网;主动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完善从预防到处置的全链条安全措施,维护好残疾人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余虎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