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出海”遇法律风浪?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来护航
2025-03-14 18:59
近日,一场聚焦民营企业涉外法律服务的座谈会在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举行,来自能源、医疗、科技、百货、创业孵化等多个领域的20余家民企代表参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2024年共计新受理涉外仲裁案件52件,标的金额53.85亿元人民币,其中个案标的金额最高达25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在开放通道互联互通、开放平台协作协同、经贸合作做大做强等方面持续发力。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过,由于近年来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增加,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杨维圳是一家从事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企业负责人,负责将深加工的农产品销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杨维圳在座谈会上坦言,自己在海外曾遇到过文化差异、资金风险甚至产品被扣押等问题。
“我公司汽摩配件出口业务近两年迅猛发展,但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 与杨维圳一样,重庆慧冠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对于民企担心的这些法律问题,亟需专业化、国际化的纠纷解决机构予以保驾护航。
为此,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积极行动,联合市工商联举办重庆市首次民营企业家“走进仲裁”活动,为民营企业解决涉外商事纠纷搭建了专业便捷的解纷平台,畅通了灵活高效的多元解纷渠道。
“涉外企业家踩过很多坑,受过很多损失,希望国际商事仲裁院能帮助他们,提供本土化的服务,提高涉外风险的防范能力,推动企业抱团出海,高效拓展国际市场。”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黄昕认为,国际商事仲裁作为一种高效、公正的国际纠纷解决机制,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座谈会现场,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仲裁员、中豪(香港)律师事务所主任杨青还进行了“跨境交易中选择仲裁的优势及争议解决风险防范”的主旨发言,介绍了仲裁裁决可依据《纽约公约》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承认和执行。
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生力军,接下来,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将完善国际商事仲裁相关规则与制度体系并增聘国际仲裁员,开展“仲裁三进”活动,走进园区、企业、商协会宣传仲裁知识,为商事主体提供上门服务。
同时,将精准对接需求,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查明、合同公益审查、仲裁流程答疑等服务,此外,还将建立一站式解纷机制,协同法院、律师、法律查明机构、公证机构等,为商事主体提供更周到的仲裁服务。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