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纠纷 何以30分钟就处置完毕
2025-03-14 17:56
3月14日,江津区双福国际农贸城内,一场因货运纠纷引发的争执在网格员的“火眼金睛”下迅速平息。网格员上报情况后,双福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立即启动“三务融合”响应机制,分拨指令直达农贸城巡区快速反应队。5分钟到场、30分钟调解完毕——这场高效处置的背后,是江津区政务、警务、服务“三务融合”机制发力的缩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排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推动矛盾风险“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今年,江津区在全市首创非警务警情分流基础上,迭代升级政务、警务、服务“三务融合”机制,解决基层矛盾更加快速准确,联动处置更加专业便捷。
“日常接到的各类报警中,非紧急、非警务的‘双非’警情占比很大,处置易‘绕弯路。因涉及各类群众诉求,首先就得准确判断并快速流转到相关部门,让每一个求助得到更高效处置。”江津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刁伟介绍,“三务融合”机制以30个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为中枢,将110指挥调度平台、12345热线、政务值班电话、城市管理平台等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对各类事件和矛盾纠纷统一研判、精准调度、高效处置,把群众的“一家事”变成多部门联动的“大家事”。
去年,“三务融合”机制在双福街道先行试点。双福街道有30万常住人口、6所高校、5大专业市场、6000余家在册企业。辖区经济活跃、人流物流密集,“110”警情年均2万余起,是全区社情最复杂、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双福街道依托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组建起200余人的快速反应队伍,在双福国际农贸城等地建立三个巡区。双福街道党工委书记施建飞介绍,以农贸城为例,这里每日常备民警、辅警、政务处置队员、网格员、调解员等20人,按照“指挥中心1分钟分拨、处置队伍5分钟到达、事件10分钟首次反馈”流程,突发事件处置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为5分钟。2024年,农贸城街面警情同比下降59.2%。
据了解,江津区运行政务、警务、服务“三务融合”机制以来,全区30个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接报各类事件、矛盾纠纷和服务需求25796件次,办结25530件次,办结率98.97%。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