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追爱的女性AI工程师,科技浪潮中的“她力量”
2025-03-07 18:00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工智能(AI)是最耀眼的“那颗星”。而在这股浪潮中,有一群女性正以她们独特的智慧与坚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到一位在重庆工作的女性AI算法工程师。她的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打破一些对女性工程师的刻板印象。
自学代码,后天努力是关键
3月4日上午,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29岁的熊艺华坐在曲面屏电脑前,随着她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出现一连串新的代码。
满屏的代码看蒙了从事宣传工作的同事陶思宇:“佩服之至!熊艺华是我们研究院乡村振兴项目组唯一的女性AI算法工程师。”在她看来,熊艺华经手了多个关乎民生的项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以说是“女性算法力量助力生活越来越美好的典型”。
“没有那么夸张,在我们这一行,女性AI算法工程师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我两个女性朋友也都是工程师。”熊艺华扶了扶眼镜,浅浅一笑。
熊艺华本科就读于北京某所高校的统计学专业,却偏偏对代码产生兴趣。“看到同学们说要学习写代码参加比赛,我把书本拿过来一看,就喜欢上了,从此开始了自学。代码有它的一套逻辑,掌握之后,也可以应用自如。”熊艺华说,自己有那么点学习天赋,但更多的是努力,非专业相关,无法系统性学习代码,自学路上,她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靠着不服输的钻研精神一一突破,毕业后,还进入到相关行业进行深耕。
女性AI算法工程师弱吗?不!
敲代码、构建与优化模型、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这些大众听起来难懂的语言,是熊艺华每天必须面对的工作内容。而在许多人眼里,这样复杂且严谨、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也许更适合男性。
“代码整体更倾向于规划、模块化,好的代码结构注重分层,女性工程师在编写代码时,往往更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协调性,有着属于她们的优势。虽然男性居多,但也不能阻挡女性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熊艺华觉得,在人工智能领域,虽然女性从业者较少,但一点也不弱。
她大方地举起自己的例子,参与开发的两个应用,已经落地转化。一个辅助诊疗,通过各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打造面向乡镇的基层医生的辅助诊疗、健康宣教支持、慢病管理等系统,全面攻克基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服务能力薄弱等行业痛点。另一个是药师助手,基于大模型引入预问诊等系统,目前已经在2000多家药房试点使用。目前,她还在参与城市管理方面的智能应用开发,希望能够赋能大城智管。
为爱来渝,工作爱情两不误
在熊艺华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很多打卡美食、风景的照片,出现在美景当中的她,往往穿上裙子、放下一头秀发,青春且活力。
她觉得,也许都是拿成果说话,才让外界觉得女性AI算法工程师神秘古板,“其实我们就是普通人,跟爱美的其他女孩一样,会打扮自己、会撸猫,还会去看喜欢的演唱会,没有那么难相处,也懂得勇敢追爱。”
熊艺华本是湖北人,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薪资更优渥的北京,而是跟随伴侣一起来到重庆打拼。“对象是重庆的嘛,两个人走在一起,肯定要互相成就,也要懂得付出和牺牲。这并不是恋爱脑,而是懂得一份感情的珍贵,维系感情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她说,来到重庆之后,自己惊喜发现,其实在人工智能领域,重庆也在积极布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给了他们年轻人充分施展和发挥空间。
“有爱人在身边,有喜欢的事业做,我很知足。”但她表示,AI技术更新迭代太快,自己也要不停保持学习。
她还想分享的是,多亏当初没自我设限,才有机会进入到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工作,通过研发,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的红利,生活更便利,这是这份工作最具价值所在,“希望更多女性可以进入到人工智能领域,为这个领域注入别样的活力,敲代码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