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迷途”未成年人,因她“知返”→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松

2025-02-20 21:20

“其实许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但如果你可以和妈妈爸爸一起,更关心一下妹妹,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外人……”2月13日,年仅15岁的小宋(化名)离家出走后,小宋的妈妈和继父赶紧来到北碚区公安分局蔡家派出所报案,社区民警何裕由于此前与小宋有过交流,随即联系上小宋,循循善诱地劝导他。

▲何裕在与未成年人交流。受访者供图

今年40岁的何裕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对未成年人犯罪非常关注,在工作中她通过自己的细心关怀引导了100多名犯罪未成年人重回正轨,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小宋就是其中之一。

细心、关心,是她打开未成年人心扉的“钥匙”

小宋与何裕的认识,源于一段不光彩的往事。

2022年,在一次办理盗窃摩托车案件中,何裕抓到了年仅12岁的小宋。

“看着这么大的孩子就走上了犯罪这条‘不归路’,我实在很难受。”刚抓到小宋时,小宋对何裕爱不理,问他什么也都不愿意说。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就这么把他放了,以后他肯定还会再犯,越陷越深。”案件办结后,何裕却并未放下小宋的事,而是继续了解他的情况。

她从小宋家里了解到,小宋的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组建了新的家庭,家里除了他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

此后,何裕经常找到小宋,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并自掏腰包请他吃饭,送他礼物等,不断关心他。“每次找到他,我都要给他带一瓶水,我觉得他需要这种细微的关怀。后来他告诉我,以前从未有人这么关心他、在意他。”

就这样,小宋也渐渐对何裕敞开了心扉。

小宋告诉何裕,他觉得继父和母亲把全部的关爱都给了自己的妹妹,自己和他们不像是一家人,因此他也不愿意回家,但是由于年纪太小,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于是跟着社会闲散人员走上了偷盗的道路。

了解情况后,何裕不仅经常关心小宋,还多次找到小宋的继父和母亲,向他们反映小宋的想法,劝导他们要给予小宋更多的关心,这一持续,就是2年多。

2年多时间里,小宋改掉了偷盗的毛病,但是与家里的关系始终难以得到完全改善,为此何裕总是找机会劝导。

2月13日,小宋因为与父母产生一些小的摩擦,再次离家出走,何裕赶紧联系上他,对其进行劝导。

“没有无缘无故的坏孩子,像这样的孩子,有时候只需要有人帮他们一把,他们就能改正过来。”何裕告诉记者,类似的案例她遇到了不少,细心的她发现,有的孩子仅仅是缺乏大人的关爱和陪伴。

2024年5月的一天,市民刘先生带着13岁的小刘(化名)来到蔡家派出所找到何裕。

原来,小刘的老师告诉刘先生,小刘在学校偷同学东西,生气的刘先生就将小刘扭送到了派出所。

“何阿姨,我认识你!”当何裕见到小刘时,她还尚未开口,小刘却主动说了一句话。

原来,何裕经常去小刘所在的学校为孩子们讲法治课,让小刘记住了这个脸上总是挂着笑的警察阿姨。

“那你能告诉阿姨,你偷了同学东西吗?”打开了话匣子,何裕循循善诱,小刘终于说出了自己的事情。

原来,小刘家庭贫困,前不久想让父亲买一双新鞋,却被父亲拒绝了,于是才想到偷同学的东西。

“如果有需要,以后可以告诉阿姨,但是不能偷人家的东西,知道吗?”教导完小刘,何裕拉着他去到街边鞋店,自己掏钱为他买了一双几十元的球鞋,让小刘很是感动,当即向何裕保证自己再也不偷东西了。

凭借细心和关心,何裕总能打开未成年人的“心扉”。

需要和被需要,她用自己的方法引导未成年人“迷途知返”

“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他们由于自身的经历,天然地对成年人有抵触情绪。”如何获得走上歧路未成年人的信任,如何引导他们“迷途知返”,一直是何裕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曾经,何裕遇到过一个未成年人小廖(化名),他由于偷盗摩托车,被何裕多次抓获。

“第一次,我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找到了他的家长,希望他们严加管束。”可是小廖并未将何裕的教育放在心上,而是依然我行我素。

第二次,何裕与检察院的检察官一起,对小廖进行了训诫谈话,并要求其写下了保证书,效果依然不佳。

“小廖的父亲廖先生告诉我,自己如果管教太严,小廖甚至要向他动手。”最后,何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联系了我市一家管理严格的寄宿制学校,希望小廖去那里学习。

“最开始,小廖根本不同意去。”为此,何裕找到小廖说:“马上你就16岁了,这是你最后改正的机会了,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到那里去可以学会控制,甚至学一门本事。”

在何裕的耐心教导下,小廖终于同意去该学校学习,并经过一年的学习,断绝了与社会闲散人员的往来,改掉了不少毛病。

不过,在小廖回来后,仍旧出现了夜不归家等情况,让何裕再次提高了警惕,于是她多次找到小廖,与小廖深入交流。“小廖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很没用,不知道今后的路在哪里。”

“后来我就经常找到小廖,让他经常帮我做点事,例如找人什么的。”前不久春节期间,辖区内的居民小李因和父亲吵架离家出走,何裕于是找到小廖,并通过小廖的朋友和以前的同学,成功将小李找了回来。

“小廖,你太厉害了,一找你就帮忙解决了!”事后,何裕好好夸奖了小廖一番,让他非常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何裕告诉记者,接下来她还打算将小廖介绍到修车行等门店去当学徒,或者帮他联系一家职业高中,让他学一门能够养活自己的手艺。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曾经,有一个未成年人盗窃团伙活跃在蔡家附近。

何裕就通过找到团伙的老大小李,从内部瓦解了这个盗窃团伙。

“我会隔三岔五就会发微信、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还介绍他去理发店学理发。” 何裕还经常找到小李与他的朋友们玩耍的地方,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并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水喝,还总是给小李找些事情做,例如有寻人时,何裕就会联系小李让他帮忙。“一方面,让他感受到了关心,另一方面也让他在朋友那里很有面子,觉得自己被需要。”

就这样,慢慢地,小李越来越愿意与何裕交流,也听从何裕的劝说,找了一个正经工作。于是,那个让派出所头疼不已的盗窃团伙从内部逐渐瓦解了,并且最终将该团伙的10多名未成年人“迷途”劝返。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何裕已经帮助了100多名未成年人犯罪的未成年人重回正轨。

组建起工作室,她号召更多力量关爱未成人成长

何裕的辖区蔡家岗街道位于北碚东南端,总人口约23万人,是北碚区较大的人口聚居地,也是全市唯一同时拥有两江名居、碚都佳园两个公租房的镇街,辖区流动人口多,社会情况复杂。

2022年3月,为了更好地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北碚区公安分局在蔡家派出所成立了以何裕为主导的“何妈妈工作室”。

“目前工作室有7个人,除了我和另外2名民警,还有2名社区网格员,2名司法部门的调解员。”工作室成立后,更多的专业力量的加入,让何裕很是开心,也让她在开展妇女儿童维权时,更加以法为据、以理服人。

何裕告诉记者,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她还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了“四诊工作制”,即“预诊”“门诊”“急诊”和“会诊”。

所谓“预诊”,就是以预防为主,工作室将定期对辖区情况开展线索梳理、民意收集和案件回访,确保能够准确掌握涉及妇女儿童方面的线索。

而“门诊”,则是对以上线索进行分类登记,及时跟进,并在一个月内定期回访,确保矛盾纠纷能够真正得到解决。

“急诊”就是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组建一支由公安民警、社区干部、驻所律师、志愿者、调解员等组成的调解力量,及时有效介入。

而“会诊”,则是在遇到调解比较困难的“疑难杂症”时,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此外,“何妈妈工作室”还与市妇联和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机制,在对有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进行干预时,邀请心理学院的志愿者或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心理辅导。

据统计,自2022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已跟踪回访婚恋家庭矛盾类纠纷2700余起,开具家暴告诫书132份,引导当事人到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5份,调解成功率达98%。

前不久,何裕对未成年人的关怀赢得了大家的肯定,获评2024年度“渝警楷模”。“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愿意学坏,只要找到恰当的方法,我们总能将他们引回正途。”何裕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主编:张珺      审核: 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