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小区大门“停摆扶梯”改装直梯 上万居民不再“上下为难”
2025-02-07 21:56
“高空作业马虎不得,你们一定注意安全哈。”
“放心老辈子,我心头有数。”
2月6日早上8点,家住南岸区海棠溪街道的老人邵惠民出门买菜,看见小区门口的电梯改造项目正在动工,便主动找到现场监理嘱咐了几句。不只是邵大爷,进出小区的居民们几乎都会在大门口半道的阶梯上驻足观看,与亲朋邻里开心议论。大家喜笑颜开的表情,流露出对新电梯发自内心的期待。
▲2月6日一早,和泓南山道小区门口,七八名工人正在搭建钢架。记者 何春阳 摄
这是和泓南山道社区党委通过议事协商、民主参与、最终达成一致的成功“实验”,也是该小区第一次通过征求意见“撬动”大修基金开展的最大工程,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痛点,让上万人日常出行更安全便捷。
和泓南山道社区紧邻南岸区江南体育馆,辖区内仅有和泓南山道一个物业小区,常住居民4682户,人数11709余人。起初小区大门口修有一个自动扶梯,但没几年就“停摆”了,导致居民进出小区必须经过高差4.5米的阶梯,对“一老一小”和残疾人等群体尤其不友好。
“这坡梯坎好恼火嘛,我妈妈这几年身体不好,爬梯坎很费力,都很少出门了。”说起积攒多年的怨气,居民张季芳的眉头皱到了一起。
和泓南山道社区党委书记季业说,小区大门口附近就有轨道交通和超市、药店等,人流量非常大,居民每天上下梯坎不仅不便,更十分危险。
近十年来,有不少居民都向物业和社区反映,希望能对自动扶梯进行维修或改造,但由于修建费用存在争议,大家意见“众口难调”,电梯改造工作陷入僵局,逐渐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老龄化人群日益增多,出行矛盾愈发突出。基于此,社区党委巧用“三事分流”工作法,创新小区建筑物及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工作方式,组成由社区党组织、网格员、物业、业主代表构成的“一心一议”建设工作小组,并召开协商会议加紧推进改造工作。
作为老党员的邵惠民大爷便是小组其中一员。他清楚记得,2023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协商会议,现场意见“交锋”最为激烈。
“有人说把扶梯维修一下就行了,有人认为可以把原来的扶梯拆掉换一个全新的,有人建议将扶梯改为直梯,还有的提议把扶梯周边的绿化带拆了,弄一个‘z’字型无障碍步道。”邵大爷说,各方意见分歧相当大。最终考虑到轮椅和儿童推车上下扶梯较为危险,室外扶梯又容易因风吹日晒而受损,多数人还是赞成将扶梯改为直梯。
在此后的协商会议中,社区党委又专门邀请设计公司、监理单位加入其中,请各方坐下来详细了解改造工程的“门道”,敲定设计方案,形成合理报价。
按照民法典要求,要干成电梯改造这件事,还需要获得该小区2600多户业主的签字同意。
“扫楼投票最艰辛,因为人不好找。”季业回忆,遇到不理解的居民,还得挨着加微信、打电话解释,整整耗时8个月才完成了征求意见。改造工程启动建设后,又在每个重要节点做好公示和解释,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业主代表现场见证。
“这个工程不到百万,却有驻场监理,因为有成千上万双眼睛在盯着。我们一定会用心做好每个细节。”工程总包单位负责人申华江告诉记者,开工当天驻场监理7点过就到达了现场,工人们不到8点也开始做起准备工作,按照现在的速度,预计3月中下旬就能修好直梯,让上万居民轻松出行。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