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吃顿“拼桌”团年饭 交个“致富”新朋友 这场500多人的团圆饭见证乡村发展新速度
2025-01-14 21:13
“今晚在瓦屋小镇团年哦,莫搞忘了。”
“记到的,我还要提前过去帮忙哦。”
2025年1月13日,离蛇年除夕还有半个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已经张灯结彩,提前进入了过年的喜庆氛围。
▲2025年1月13日,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张灯结彩,村民们欢聚一堂吃个热闹温暖的团年饭。记者 齐岚森 摄
当天,扎根家乡的村民和当地党政机关的负责人,与帮扶桥头镇的民营企业家一道,在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提前过年了。
从三年前,第一家民营企业扎根桥头,到如今62家民营企业在此如火如荼地开展“兴村”事业,桥头的改变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民营企业家们毫无保留的扶持,更离不开桥头百姓不怕苦不怕累、敢闯敢干的韧劲。
“为了让大家都能共享发展成果,也为了给当地村民、党政机关负责人以及企业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特别举办了‘一起到桥头去过年’这个活动。”作为首个入驻桥头发展的龙头企业,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已经连续3年在春节前回到桥头参加活动,从未缺席。她说:“请大家一起到桥头过年,目的就是让帮助过桥头的‘至爱亲朋’亲眼看一看破茧成蝶的‘新桥头’如今的模样。”
拼桌拼出一场双向奔“富”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上18点30分,随着一声“开饭啦”,这场500多人的团圆饭拉开帷幕。
▲2025年1月13日,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张灯结彩,村民们欢聚一堂吃个热闹温暖的团年饭。记者 齐岚森 摄
与以往不同,今年的团年饭,采取了“拼桌”的方式——一个饭桌上,既有民营企业家,也有驻村工作队队员,还有石柱的干部。
“主要是方便大家交流。”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说,这样的安排是有意为之。“企业家与企业家可以围绕产业发展相互取经,企业家和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谈交流合作,还能收集意见建议,帮着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这样的有心安排,确实起到了正面的效果。
▲2025年1月13日,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张灯结彩,村民们欢聚一堂吃个热闹温暖的团年饭。记者 齐岚森 摄
天籁教育集团董事长唐宏伟和石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新生“拼”到了一桌。
“天籁集团在桥头和村集体及国有平台成立了合资公司,负责牵头运营乡村艺术写生创作基地。基地自2023年9月试运营以来,接待了包括四川美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在内的20余个写生团队,共计60600余人次。”唐宏伟将天籁教育集团在桥头干的大事一一列举,谭新生边听边点头,为企业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点赞。
谈起今年的计划,唐宏伟信心满满。“基地正在积极探索‘写生+民宿’‘写生+旅游’‘写生+农业’‘写生+教育’等多元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形成集写生、培训、游学、文创、餐饮、住宿、艺术品拍卖等一体的乡村艺术写生创作全产业链,将有效促进桥头特色民宿、写生及研学观光等产业提档升级。”
“过去一年桥头的成就有目共睹,很感谢民营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谭新生表示,对唐宏伟提出的今年打算,将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并持续跟进,当好企业家的“服务员”,把桥头真正打造成为企业投资的新热土、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夜渐渐深了,但瓦屋小镇却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这场500多人的团圆饭,是“乡村有看头、干部有劲头、群众有甜头、发展有奔头”的最好注脚。
从“混日子”到“奔日子” 农村变成“香饽饽”
▲2025年1月13日,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张灯结彩,村民们欢聚一堂吃个热闹温暖的团年饭。记者 齐岚森 摄
如今热闹的桥头已经不复从前的冷清。但生活在当地的村民,却忘不了几年前的贫穷落后、无人问津。
在桥头生活了49年的村民谭清英就清楚地记得,从前,“躲”在大山深处的桥头镇守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却少有游客来访,更别说产业发展了,就连原有的上万亩脆红李产业,也因管护不积极、不到位,增收效果并不好。“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细娃(小孩),日子是混一天算一天。”
本想着就这样“得过且过”的谭清英,却在2022年被严琦拉着一起做起了生意。
谭清英家的房子,就正对着陶然半山民宿。随着陶然半山民宿的建成投用,当地突然热闹起来,谭清英说,真没想过农村也能变成“香饽饽”。
谭清英清楚地记得,陶然半山民宿装修的时候,自己偶然碰到了来查看进度的严琦。在得知她的家就在民宿对面,只有一条马路之隔时,严琦当即向她建议:“你家地理条件这么好,不如开个民宿?”
“开民宿?我没得钱,也搞不懂。”一想到自己从未做过生意,谭清英就打了退堂鼓。
“我帮你们,你们只管把房间打扫出来,保持干净,剩下的由我来做。”严琦承诺。
说到做到。陶然居集团成了谭清英家的对口帮扶企业,送床单、送被子、送洗漱用品,只要是开民宿需要的东西,陶然居全部免费送上门。不仅如此,陶然居专业的酒店工作人员还对谭清英进行培训,让一个门外汉没过多久就成了“专业选手”。
2023年4月,原先的土屋房被翻新改造成干净的房间,谭清英的民宿“观湖小筑”正式开门迎客。“我算了一笔账:去年,民宿接待游客百余人,增加收入近万元。”
桥头镇的“谭清英们”还有很多。
2024 年,62家民营企业扎根桥头打造乡村艺术写生、特色风情民宿、休闲旅游观光、农特产品加工等“四大业态”,惠及当地6273人,实现在家农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化学反应
▲2025年1月13日,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张灯结彩,村民们欢聚一堂吃个热闹温暖的团年饭。记者 齐岚森 摄
桥头巨变的背后,是重庆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把“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有机结合,激活乡村产业“新引擎”的有益探索。
招商难、招商弱曾是制约桥头镇发展的瓶颈。面对困境,桥头镇按照“政府负责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投资建设运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群众参与增收致富”的共建共享共富方式,创新制定出集“策划、设计、建设、运营”于一体的招商模式,“以商招商”吸引62家企业落户桥头。 截至目前,各方投资桥头总额超过1.5亿元,破解了乡镇招商难、招商弱的难题。
现如今,企业进来了,产业也发展了。
严琦介绍,目前陶然居集团在桥头建设的产业项目有11个,打造了集国宾半山民宿、陶然居数字乡村太空舱智慧酒店、陶然半山民宿果酒坊、桥头镇土家族摆手舞广场、果园采摘农耕体验、桥头镇高山土家松木腊肉加工厂、桥头镇陶然居万缸辣椒豆瓣火锅产业直播示范基地、桥头镇“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于一体的“工农餐文旅购”综合业态组团。“目前,这些项目都逐渐走上正轨,未来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不仅是严琦,来到桥头发展的其他企业家也尝到了“甜头”。
“再别康桥”民宿,是由旧农房改造而成的院落群,虽保留了老的夯土墙和老物件,但生活起居配套却十分现代化。
民宿负责人刘晓波说,目前自己已经投入了1000多万元,把“再别康桥”民宿打造成了集餐饮、住宿、研学、户外营地于一体的综合体。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5万人次,年销售额达到150余万元。
让人开心的是,正是看到了桥头镇发展的强劲势头,已经有企业家开始追加投资,好风景正逐步变成村民致富的好“钱景”。
“人到桥头自然‘值’”是桥头镇党委政府的一句对外宣传语,也是对桥头的美好祝愿。现在,这份包含1.3万桥头人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