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唐大军:以产业为基础、以通道为依托,全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
2024-10-22 14:07
江津是个好地方,如何来推介画像江津,我想到了有四个词,这四个词就是江津依江而名,以产而兴,因文而盛,乘势而进。依江而名很好理解,江津在长江边上,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穿过江津境内,我们有珞璜港等国家级深水良港,江津也因此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班列的主到发地。
“以产而兴”,江津一产很有特色、二产有实力、三产后劲很强,江津是重庆区县里面唯一拥有装备制造、食品·粮油加工和工业互联网三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区县,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庆最大的光伏产业。“因文而盛”,1800多年的建制史,孕育了厚道纯朴实干的江津人。江津也是重庆首个历史文化名城。“乘势而进”,指的是江津机遇很好,最大的势在哪里?江津地处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的联结点上,通道和港口是最好的资源,开放和产业是最大的优势。
目前,江津正借国家战略之大势,谋江津发展之新篇。按照内陆开放、先进制造业、城乡融合供给服务“四轮驱动”,全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乘势而上,全力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放大江津发展“最大优势”。重庆枢纽港、江津综保区、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等构筑了江津开放发展的“四梁八柱”,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是江津最大的辨识度,我们常态化开行了中欧、中老、中泰、中越、成渝等10余条班列,拉近了江津与世界的距离,江津从内陆一隅走向开放的前沿,现在从江津出发,铁海联运2天就可以出境出海,国际铁路班列5天可以到东盟、12天可以到欧洲。
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连续三年在货值和货量上实现翻番,如今江津的班列越开越多,物流是越来越畅,贸易越来越火。这里分享两个案例,江津产的农机在东南亚国家很受青睐,以威马为代表的江津农机出口到东南亚,实现了“江津造、东盟俏”。另外,我们依托中老泰冷链班列,让泰国的榴莲能够在4天之内到达重庆,进入千家万户,所以“榴莲控”非常开心,“榴莲自由”也一度上了热搜。
我们借势而进,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夯实江津经济“最强底盘”。工业兴、则江津兴,工业强、则江津强。我们大抓园区、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基本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消费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导的5大制造业集群,全区工业经济规模超过了2200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注重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开新枝、发新芽,产品不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我们瞄准新赛道,布局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在10月10号,我们在江津开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地项目,这也标志着江津千亿级光伏产业园走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力争到202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我们顺势而为,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宜居宜业新高地,铺展江津城乡“最美画卷”。大家都知道,江津是“长江入渝第一区”。我们扛起“上游责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一江清水向东流,鱼翔浅底、沙鸥翔集如今成为最美江景。四面山是地球上同纬度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被联合国专家誉为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江津的千年古镇、传统村落、神秘庄园、上亿年的江津玉,还有各具特色的民宿,都期待着海内外的朋友到江津来寻幽探奇、体验打卡。
江津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土壤90.2%富硒,被誉为中国生态硒城。江津有7所高校、8万高校学生,这为江津注入了青春活力。市郊铁路江跳线累计客运量已经超过2000万人次,每天从江津出发或来往的通勤人数超过了10万人次,“津鹰计划”汇聚天下英才,构筑起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试问江津好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们蓄势而起,着力打造服务高品质生活新高地,全面丰富江津“最优供给”。我们致力于以江津独特的枢纽优势和资源禀赋,建设服务主城、服务大都市区的“通道后花园”。大家都知道,江津有10个大型专业市场,其中双福国际农贸城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菜篮子”“果篮子”。江津每天车水马龙,重庆市场80%以上的生鲜、水果、蔬菜,都是从江津集采分拨;我们江津还有全市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清香型白酒基地。所以江津“开门”保供,也让这座城市具有了不一样的烟火气。江津正在全力打造有看头、有耍头、有买头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潮起大江,大道同行。美丽的江津山水相依、开放的江津百业并举。今天,非常巧合是我们江津撤市设区18周年,砥砺前行18载,风华正茂再出发。借此机会,我要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江津的关心关注关爱和支持,也要感谢媒体朋友们一路同行为江津鼓劲加油。这里我想到江津民间有一句请客的谚语,“常到江津走一走,一定活过九十九”。大江要津、开放江津、枢纽之城欢迎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