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每一张照片如同一首首写给城市的短诗,95后摄影师带你换个视角看重庆|专访视觉重庆签约摄影师张鑫
    视觉重庆 赵丹丹
    时间:2023-08-30 11:11:36

    张鑫,一位斜杠摄影师。

    只从作品来看,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城市影像记录者,极致追求将重庆的山水风光,以不一样的视角呈现在大家眼前。那些已经构成人们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场景和美好,被他用影像的方式,再次震撼世人。

    但摄影其实并非他的本职工作,他大学读的是化学专业,毕业后则进入环保行业。

    过去的几年间,握着相机的手也握过试管。他过着一种非典型的摄影人生活:佛系、只拍自己喜欢的、不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如果非要说什么是典型的话,或许就是不被定义,但热爱一往无前,就像他说的:“唯一确定的是,我很喜欢摄影,想要坚持去做这件事”。

    01

    在张鑫的镜头下,重庆,是怎样的存在?

    他曾在第一缕阳光轻吻山峦和楼宇时,远眺游乐场,记录一轮红日在摩天轮后冉冉升起,城市在漫天霞光中慢慢苏醒的瞬间;

    他也在朝天门码头两江交汇处,长江和嘉陵江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在波光粼粼中,相机追着一艘小船从江面驶过,泛起阵阵涟漪;

    他还在雷雨来临前的夏夜,将镜头对准一身“金装”的大金鹰与上方满月交相辉映,宛如别在城市上空的一枚徽章,山水不移,盈盈有光;

    看他的作品,似乎总能咀嚼出不一样的浪漫和美好。正如那一张张作品中占着巨大画幅的日与月,他坚信摄影是放大美好的存在。

    于是,他总是穿行在城市间,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中,捕捉各种浪漫因子。

    在他的镜头里,重庆是诗意的、有温度的,每一张照片都如同一首首城市的短诗,注重抒情,贵在写意。

    和大多数“入坑”摄影的人一样,张鑫购买相机几乎完全出于兴趣——记录生活,记录当下。

    当然,生活并不总是乐趣,无数现实的细碎苦恼咬啮着好奇。“最开始用相机的时候,感觉和手机拍没啥不一样,甚至还没有手机拍得好看。”

    转折发生在一次拍摄后。

    彼时,他第一次尝试在夜晚记录车轨,长曝光下的汽车尾灯形成了一道道绚烂的光轨,那是人肉眼所不能见的世界,“那也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摄影的魔力”。

    至此,摄影让张鑫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种技巧所带来的“身份”转变,也让他看到了记录重庆这座城市的更多可能性。

    而这种转变所带来,对应着重庆本地人和重庆摄影师双重身份,两者眼中的城市也不一样,“取景器中的重庆是截取的,角度是不同的”。对他而言,成为摄影师是美好的制造者和分享者,成为摄影师之后他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美好,“摄影给我的反馈是,我正在定格这个城市的美好”。

    02

    浪漫、美好、诗意……对镜头下的重庆风光,张鑫不吝于溢美之词,很难让人同他“理工男”的身份联系起来。

    只有在他有条不紊地讲述起那些为按下快门一瞬间所做的前期策划时,“理性”的光辉又回到他的身上。

    “所有拍摄几乎都会提前踩点,用软件模拟”。“前期策划”是被他认为最难,也最吸引他的部分,“现在我基本在拍的时候就会想到作品成品画面,后期要怎么去做”。但并非所有的创作都在当时,不一定能立马找到属于作品的“音乐”。“反而是过几天听到一首歌、一个理念,很契合,然后再回去后期”。

    但作为摄影师张鑫的大部分时候,他却是“感性”的。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今天天气一般,理性告诉他只能30%可能有晚霞,但感性则催促他一定出门要去拍。

    “拿起相机对我来说,是有仪式感的”。

    也因为此,在我们例行问到他的代表作时,他轻轻摇了摇头,“代表作说不上,给你说几张我最喜欢的照片吧”。

    他说自己最近最满意的一张,是在千厮门大桥用长焦拍的日落。重点不在日落,而是大桥上落日下一对情侣在自拍,“夕阳在下沉,人们在相爱”。

    当天张鑫本来是想拍摄大桥日落的延时,但镜头对准的刹那却看见了那一对小情侣,“那一瞬间给我的感觉是真实而浪漫,生活很美好。或许从摄影的角度来看不是很‘好看’,但那一刻的感动没有什么能替代。”

    不同于捕获浪漫瞬间的“妙手偶得”,另一张张鑫的“满意之作”却是在错过五次日落后,才等到的“峨眉月”。

    那是一张陆海国际中心、鹅岭瞰胜楼与峨眉月的同框照,“重庆高度”与“山城历史”在自带古典气息的如钩弯月的映照下,朦胧缥缈,恍如仙境。

    03

    做摄影师,张鑫也是非典型的存在:他会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简介大喇喇地标注“业余”。作为一名非职业摄影师,他说自己拍照没什么功利性,“会参考观者的意见,但又不完全会沉溺于别人的看法。”

    另一个显眼的简介则是“不随拍”。在他看来,作品一定要传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他所想要的,首先要是自己喜欢的,表达所想表达的,才能成为他的作品,不过于标新立异,传播影像的力量和分享摄影带来的喜悦。

    当然,最重要的创作理念,还是真实。

    比起大刀阔斧后期,他更倾向于尽可能还原肉眼所见,然后再强调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这意味有时候他并不愿意过于趋同极致风光的后期,“瑕疵也是一种质感和美”,摄影不光是给摄影师看的,也是给大众看的,他希望他的作品不是一味的那么“有距离感”。

    “这其实也是我偏爱延时摄影的原因,相对于静态画面而言,它能以一个完整的状态呈现,用光影的变化来描述时间,更真实和有震撼力”。即使它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成本,张鑫也乐此不疲。

    于是我们更加好奇,对摄影对他来说是什么?

    答案或许有很多。

    对他来说,摄影是记录,“希望在重庆每个角落留下足迹,记录城市发展的新角度,我相信照片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显示出更深刻的价值”。摄影,也是分享,大家都能看到诸如晚霞、雷雨的场景也会去拍,当朋友会来问“有没有拍晚霞”,他也乐地直接将图片直接分享给朋友。

    总之,摄影对张鑫来说,是不被定义的一件事情。“生活不该被定义,摄影也是”。

    “未来是说不准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喜欢摄影这件事,想要去记录有意义的、喜欢的画面。我也不回去框定我之后的路线,如果定下来,可能想象力和创作力会受到局限。”

    关于“热爱”这个话题,张鑫和我们聊了很久,最后用一句洒脱十足的话做了结语“喜欢就去拍嘛”。

    即使“翻车”也不过是一次有趣的体验,重要的是,要在路上。就像生活一样,不一定结果要好,过程也重要。

    “佛系一点,下次去拍也不是不行”。

    注:文中图片均为视觉重庆签约摄影师张鑫拍摄,如需转载使用,务请联系客服:15023741274(微信同号)

    视觉重庆摄影师专访栏目将为大家持续带来业内优秀摄影师访谈,欢迎各位摄影师自荐或推荐。视觉重庆投稿邮箱:sjcqtk@vip.163.com

    主编:史宗伟 | 编辑:赵丹丹 张玉林 | 校对:吴端 | 审核:刘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