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热线|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爱风光也爱人文,他用热爱按下每一次快门,抒写不一样的重庆|专访视觉重庆签约摄影师张乐
    视觉重庆 赵丹丹
    时间:2023-07-20 14:47:59

    最初,我们以为是一个天赋斐然者半路转身的励志故事。一个不远千里到重庆的河南人,放弃稳定的工作投入影像的世界,同年便入选“2021年新浪重庆十佳摄影师”。那之后,《山城诗意》、《江与城》、《城市之源》、《山外青山楼外楼》……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爱好者,变成一个小有成就的青年摄影师。

    只有凑近看,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才能被讲述:一个把摄影当做热爱,坚信人生从无固定的年轻人,用脚步丈量着城市,将生活的响亮拍给人看。比起天赋,努力或许更适合被当做这个故事的形容词。

    01

    遇见故事的主人公张乐,是在重庆珊瑚公园。37℃的重庆仲夏,他将相机一丝不苟地挂在脖颈,面对镜头时还显得有些局促,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提问。

    问题大都围绕他的摄影作品展开。在到来之前,我们看了他不少的风光照片,不可避免的先入为主,但他却选择了《孤泳者》作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张照片。

    这张以来福士为背景,捕捉到了一位游泳爱好者跃入水中那转瞬即逝瞬间的照片,就像是他作品的一个缩影——他的人文照片惯常用重庆城市景观为幕布,生活诗意在城市美好间悄然生长,宏大叙事与人间烟火共同交织出这座城市的故事和美感。

    两年多的摄影生涯,张乐不断在探寻美景、寻找故事的旅途上前行,追寻着在重庆的繁华中演绎诗意生活。

    在冬日的雾色中,站在嶙峋怪石的男子静看长江索道飞驰,来体现一种“雾失楼台”的朦胧诗意;

    当经过绿草如茵的珊瑚坝,他又不止拍高楼林立的渝中半岛和南岸,而是将重点放在行进的人物上,云雾中的长江国际反倒如“海市蜃楼”般;

    他也会钻进山城巷的一条背街小巷,记录下彩灯繁华下,一对安静吃着晚饭的老夫妻和悠闲踱步的猫咪。

    “这样的人文(照片)是带着城市印记的,我喜欢不一样的风景和视角。”说话间他掏出手机,一张张翻给我们看。在翻到一张黑白的照片时,他停了下来。

    那是一张看起来就很“张乐”的作品,巨大的石块被当做前景,用以代指“山城”意向,背景依旧是喜来登双子塔,几个市民坐在石块上,“刚好长江索道经过,我觉得很有感觉,于是抓拍了一张,就像山水画一样”。

    此地此景,似而不同,张乐做到了。更为重要的是,与这些照片所深切相关的,是重庆这样一座快速前行的城市中三千多万人生活方式和特色。他的作品里的重庆有着别样的美感,有那些惯常所见万家灯火的烟火气、璀璨立体的城市景观;也在一些作品中,人文与发展相互融合,地标建筑只是其中小小的注脚。

    02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行走在城中不遗余力建构自己 “城市镜像”的张乐,其实并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生长于重庆的“本地人”。

    因为朋友的一句话,张乐便只身千里从河南来到了重庆,他记得,“当时脑子里能浮现出来关于重庆的词,只有火锅”。那之后的故事依旧与摄影无关,写文案、做账号和看数据是他彼时的工作日常。

    转折发生在2021年,那一年,他离开了那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仍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对摄影无法言说的热爱。面对旁人的劝阻,他想,“人生哪有固定模式,总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接下来,许多偶然和必然汇合到一处,张乐成了那个在重庆拿起相机的摄影记录者。

    一天又一天,穿行在城市的肌理中,绚烂的霓虹、林立的高楼、立体的交通,郁郁葱葱的鹅岭公园,流光溢彩的洪崖洞、光影斑驳的朝天门,都被他的镜头一一摄下。

    而这样系统记录重庆、认识重庆的过程,却是他实打实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当时刚拍照一般都是步行,那样才能去到别人去不到的地方”。一天背着器材走上几万步,“也不觉得重,真的是一腔热血”。

    “能拍到一张好照片,能三天不吃饭的那种”。张乐这样形容这刚入行的自己,有一次拍到了一张好照片,深夜修完图看着电脑屏幕,“太棒了”张乐激动得直拍大腿,甚至躺上床还在回味,“一点困意都没有”。

    “还有一次在青海拍摄”张乐维持着平和的语速,向我们讲述了一次在他看来印象深刻的拍摄经历。

    为了拍星空,他和朋友驾车驶入了无人区,等待了整整三天三夜,车还陷入了泥沙中,“最后还是拍到了”,语调轻松,“在重庆的拍摄都比较顺利,没有特别多的故事”。

    03

    虽然张乐的城市影像冒险之旅少了些故事,但镜头内的故事和风光,却足够惊艳。

    优秀的摄影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翻开张乐的作品,却每一张都仿佛打开一个新世界,抒写着不一样的重庆。

    事实上,他从不会为自己的照片提前预设好后期参数,而是细细地根据每一张本身的特点以及彼时彼刻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调整。

    “普通得雷同”,是作为摄影师的张乐最害怕的事。而在面对“如何避免同质化”这个摄影师时常被问到的难题。张乐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和我们说起一个词——“毕业”。关于摄影机位,有个词就叫毕业,意思是你在这里拍到了一张非常满意的照片,以后可能不会再来了。“就好像我拍的那张闪电”。

    在重庆,张乐“毕业”的机位有,但更多的依然是等待继续探索。南滨路、弹子石、龙门浩、大金鹰、老君洞、上新街、壹华里......这些都是张乐常去的拍摄点位,他说同样的地点但却常去常新,每一次拍摄都能遇到不同的风景和际遇,也总能在这些地方捕捉到不一样的城市一隅。

    嘉陵江畔,公交车和轨道交通列车相遇,粼粼水面落下碎金与暖红,《厢遇》便是在他最常去的拍摄点的“妙手偶得之”。那天天气很好,住在附近的张乐“当时在等一个出租车和6号线列车的同框,一直没等到”,刚好一辆公交和轨道列车慢悠悠地入画,落入江面的余晖透过车辆,“反而更有归家的温暖感觉”。

    在城市中探索,这样不期而遇的惊喜,让他振奋。这也是张乐爱上摄影,将全部精力投入摄影的原因之一。对于他来说,摄影就是生活,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生就应该去做你所热爱的、擅长的事情”。

    回头看,张乐用自己的经历写了一个颇具起承转合和传奇色彩的故事,故事主题关乎选择、热爱、坚持以及一往无前的勇气。

    更为重要的是,故事所包含的影像中那缕“重庆味道”,溜进记忆的缝隙,生根发芽。

    注:文中图片均为视觉重庆签约摄影师张乐拍摄,如需转载使用,务请联系客服:15023741274(微信同号)

    视觉重庆摄影师专访栏目将为大家持续带来业内优秀摄影师访谈,欢迎各位摄影师自荐或推荐。视觉重庆投稿邮箱:sjcqtk@vip.163.com

    主编:史宗伟 | 编辑:赵丹丹 张玉林 | 校对:程鳞淋(实习) | 审核:刘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