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渣滓洞,他用废旧牙刷雕刻出100多颗红心和五角星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17 12:31

“我整起了我的旅囊,

向着那自由的领域,

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

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

这首诗《向遥远的地方思念》写于1947年

表达了一名革命者对新世界的憧憬和追求

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希望‍

诗的创作者名叫余祖胜

是小说《红岩》中

余新江的原型

令人心痛的是

余祖胜没有等到革命成功的一天

牺牲在胜利的黎明前

余祖胜1927年出生

12岁时

因家境贫困辍学进入兵工厂当童工

后入该厂技工学校半工半读‍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

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新华日报》的哺育下

在地下党员和进步工人的帮助下

余祖胜树立并坚定了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947年

他与几位进步青年组成“读书会”

出版《火焰》墙报

由于表现积极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以“苍扉”笔名

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大量诗歌

揭露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

然而他积极的工作

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

在他入党不到8个月的时候

就因为叛徒的出卖而被捕

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在狱中

余祖胜坚贞不屈

表现了超出他年龄的坚毅和勇敢

虽然饱受敌人的折磨

但每次受过刑后

他都回来写诗

用诗歌鼓舞难友、坚持斗争

昨天的太阳,

照着歌乐山的城堡,

被囚禁着自由的人们,

却无法享受灿烂的阳光。

……

今天的太阳,

仍照着歌乐山的城堡,

可本该安息的英灵,

却无法安享这灿烂的阳光。

……

我真的希望,

总有一天,

后人们会站在城堡上,

再次高声的宣布:

太阳是我们的!

让先烈的灵魂得到永久的安详!

除了积极参加牢狱中的特殊战斗

参与发起“铁窗诗社”外

余祖胜还特别热爱学习英语

曾跟狱友说

等革命成功了

想出国学习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1949年年初

三大战役捷报频传

渣滓洞监狱的难友们心潮澎湃

他们决定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春节这一天举行联欢活动

当时‍‍

监狱地下党组织要求

每个人制作一件礼物送给难友作为纪念‍

余祖胜和另一名难友

从楼板上拔出铁钉磨尖作刻刀

利用旧牙刷柄和竹片

刻制了100多颗五角星和红心

这就是余祖胜刻制的红心

长2.7厘米 宽2.5厘米

用难友们冒着危险得到的红药水染色

上面用英文刻着“Long live C.P.”(共产党万岁)

为迷惑敌人

他们用细铁丝做成链子

一头挂着这颗红心

另一头挂着一个牙刷柄制成的十字架

上面刻着“ONE FOR ALL”(我为人人)

“ALL FOR ONE”(人人为我)‍

“跨过那黑暗崎岖的道路,

明天,我第一个看见东方发出的曙光。”

余祖胜坚信革命终将胜利

然而他却没有等到曙光到来的那一天

1949年11月27日

也就是重庆解放前的3天

国民党在撤离重庆之际

对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志士

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余祖胜壮烈牺牲

年仅22岁

余祖胜牺牲后‍‍‍

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重庆

他亲手雕刻的那枚“红心”

被当年逃出渣滓洞的狱友

缝在衣服里‍‍

带了出去

后被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

(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颗“丹心”

让信仰的力量延续

余祖胜用生命和热血的“红”

浇铸了永不褪色的红岩精神

来源: CCTV国家记忆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