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从重庆“贴身”送三管菌种到延安
2024-12-04 19:55
▲1938年,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50号办公室。
无论是哪个年代,在战疫的“火线”上,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80多年前,周恩来就曾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从重庆“贴身”送三管菌种到延安,帮助延安做好防疫工作,战胜伤寒疫情。
1940年夏天,延安及周边地区暴发了严重的伤寒疫情,刚刚建立不久的中央医院在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下,医疗物资匮乏,药品奇缺。
中央医院院长何穆听说周恩来不久就要从重庆返回延安,就向上级请示,希望让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从重庆带一点伤寒杆菌菌种来,加快研制疫苗。
不久,一纸电文就送到了周恩来手中。当时,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周恩来正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一场紧张艰巨的谈判。看到电文后,他硬是挤出时间,亲自出面弄到了一些伤寒杆菌菌种,分装在三个玻璃瓶中。
医生一再叮嘱:人的皮肤不能接触菌种,否则很容易感染。在抗战时期的医疗条件下,若是染上伤寒病很可能危及生命。
那该如何携带菌种呢?放在箱子里怕颠碎,放在包里怕摔坏,交给工作人员又担心他们不小心弄碎或弄丢。最后,周恩来决定,把菌种放在自己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无论医生和身边工作人员怎么劝阻,他都不改主意。
回到延安后,周恩来第一时间把菌种交给相关工作人员,叮嘱其立即送去中央医院:“药品很珍贵,延安人民十分需要它,一定要安全送到医院,不能有差错。”
“菌种是周副主席亲自要来的,他就是这样从重庆带到延安的。”到医院后,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三个装着菌种的小玻璃管,医护人员都愣了。当他把周恩来携带菌种的经过,尤其是叮嘱他的话都说出来时,大家望着这三管菌种,很久都没有说话。这些菌种为当时研制伤寒疫苗及开展防疫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 何春阳 整理)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