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吃上无霉菌的花生 院士费尽心思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22 12:06

下个月就过春节了,花生米作为聚会唠嗑的最佳拍档之一,也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年货。不过,也有朋友偶尔会吃到发苦的花生,这就是黄曲霉毒素感染的症状。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极具毒性、致癌性的真菌毒素。其实,从玉米、小麦、花生、到水果、调味料、中药材、牛奶,真菌毒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每年因真菌毒素污染损失的粮油超过3000万吨。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而控制真菌毒素污染,一直是农业保产面临的挑战之一。

霉菌污染可以从源头控制

许多人以为花生上的菌斑是储存不当导致的,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及其团队经过20多年的跟踪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事实:黄曲霉污染的源头不在粮仓和工厂,而在大田土壤里。这一发现意味着,要从源头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必须从花生种植阶段就着手阻控花生果土壤带菌。

▲李培武院士

对此,李培武院士研发了ARC功能微生物菌剂诱导花生高效结瘤固氮提质增产一体化技术。简单来说,这种技术能使花生在收获时黄曲霉菌降低63%,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性,同时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结出的花生籽粒也更饱满。连续4年,在全国22个地区、499个示范点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用了该技术的花生,产量能增加19%以上。

小试纸让霉菌无处遁形

在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上,李培武院士团队发明了黄曲霉毒素检测免疫层析试纸条。这种试纸条能及时发现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也为后续控制毒素提供了有力支持,为食品安全再添一份保障。

其实,我们餐桌上的每一样农产品,都离不开奔走于实验室和大田的科学家们,也是我们端稳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保障。向每一位“三农”工作者致敬!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李周芳   主编:曾立      审核: 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