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半年多消除安全隐患6万多起 看“渝运安”如何保危货运输“一路安”
2024-12-05 22:17
“不合格!”
日前,重庆垫江一家运输企业拟将四川宜宾的一批危险货物运到重庆长寿。当司机在“渝运安”数字重大应用平台(简称“渝运安”)上填完道路危货运输电子运单时,系统如此显示。
同时,“渝运安”还自动反馈不合格原因:拟派车辆许可类型与此次货物类型不匹配,即原本只能运输普通货物的车辆却被安排运输危险货物。该运输公司立即更换了相匹配的车辆,电子运单才得以生成。
从源头上遏制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是市交通运输委创新推出“渝运安”,建立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风险数字化管理,推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一个缩影。
2024年4月,按照全市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市交通运输委依托“渝快政”平台,正式上线了“渝运安”。上线半年多来,该平台已禁止800多单不合格电子运单生成,消除道路危货运输安全隐患6万多起。
▲“渝运安”驾驶舱界面。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破解危货管理堵点难点
建立运输全链条风险数字化管理
众所周知,道路运输活动与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事故量占交通运输行业事故的七成左右,其中,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影响面广、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更大。
如何建立运输全链条风险数字化管理,实现隐患主动排查,从而解决危险货物运输治理问题?
今年4月,市交通运输委上线的“渝运安”,聚焦进场、装载、运输、救援、卸载和评价六个环节,按照“一件事”逻辑建设,将7000多名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7700余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290余家运输企业全部纳入该平台,实行24小时实时监管,构建起安全风险全链条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体系,实时“一码”感知人车安全状态、“一图”掌控企业、区县安全态势、“一单”串联运输全过程。
“渝运安”上线后,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实现了对“人车货企路”等大量静、动态风险实时感知,推动风险管理向“可感知预警、可分级防控”的跨越式转变。
如在运输环节,实现对山区道路运输风险管控智能化管理。针对即将发生的极端天气情况,平台可以实时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临灾气象预警,智能圈定灾害影响范围内的在途车辆,直接将语音实时播报天气预警、避险提示等信息送达驾驶员,避免层层转告、贻误“战机”;通过车辆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车载智能视频监控终端、AI(人工智能)识别,实时纠正驾驶员超速、疲劳、抽烟、打电话等高风险驾驶行为。今年4月以来,累计提示纠正超速6600余起,纠正疲劳驾驶、抽烟、接打电话2.3万起,发送气象预警提示驾驶员38万次。
打造全国领先、具有重庆辨识度的
危险货物运输数字管理平台
“渝运安”在危货运输进场、装载、救援三个环节,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危货运输数字管理平台。
进场环节——由人工线下自行核对,变为线上1秒自动校验。
事实上,在危险货物运输派车前生成电子运单的时候,已经存在高达35个指标高风险源:运输企业是否有运输经营资质、货车司机是否有合格的驾驶证、罐体检验是否在有效期等。如果企业人员自行线下核对,至少需要10多分钟,还可能存在疏漏。
“渝运安”通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在驾驶员线上提交运单的同时,后台自动校验企业经营资质、企业经营范围、从业人员驾驶证、从业资格证、车辆行驶证、罐体检验有效期、货物类别等涉及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35项高风险指标,若有1项不合规运单即自动作废,实现线上1秒自动校验,将传统运单从只管经营活动拓展到管安全生产。
数据显示,“渝运安”今年4月上线以来,该平台累计生成运单90多万单,校验不合格运单达800多单,实现对人车“带病”上路说“不”,这相当于事前就把潜在的“35个隐形炸弹”消除了。
▲校验不合格具体项。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装载环节——实现交通、应急、经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多跨协同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装货人在装货前,必须检查人、车、货、设备和运单等五类信息(即道路危货运输“五必查”),只要信息不符,就不能装货。但由于缺乏相关协同机制和管理手段,现场执行并不理想。
▲道路危货运输五必查多跨协同。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渝运安”建立起装载查验多跨协同机制,由驾驶员手机端出示查验二维码,装货人扫码完成人、车、货、设备和运单五类信息线上查验。若装货方未开展查验,则会自动通过重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匹配通知应急、经信、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由其督促装货人整改落实、闭环销号。
救援环节——为快速感知路途中突发情况,“渝运安”建立了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异常驻车报警功能,只要车辆在高速公路非常规路段停车3分钟,平台将自动预警,由企业通过车载视频查看、电话联系驾驶员等方式核警,一旦确认为突发事件,可一键报警直达公安部门。
为确保救援过程中精准施策,平台创新建立重庆市500多类高频运输危险货物数据字典,通过重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支持事故车辆、驾押人员、事故位置、危化品名等20余项关键信息一单推送至医疗、消防、生态环境、地方海事等12余个事故救援部门,实现第一时间多部门协同救援。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体系
实现安全隐患提前消除
今年11月25日0时刚过,巫溪县交通主管部门及该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到一条预警信息:巫溪县一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已于11月24日过期。
这是“渝运安”自动发送的。11月25日15时,该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就督促完成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更新,并拍照上传佐证,完成问题处置闭环。
“渝运安”第一时间对安全隐患发出预警提示,涉事相关方第一时间获取并完成整改,及时解除隐患。
“渝运安”建立起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体系。市交通运输委总结提炼出我市以往涉及运输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频发高发的问题原因,结合交通运输部25项重大事故隐患评价规则,梳理形成105项风险规则库,动态生成人、车“三色码”和企业、区县“五色图”,通过扣分赋色,辅助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和驾驶员主动感知风险隐患,实现闭环销号、分级管控。
“三色码”包括:红码“禁止运输”,黄码“限制运输”,绿码“正常运输”。
红色风险的企业,5个工作日未降低风险的,市级部门下达督办通知书;橙色风险的企业,5个工作日未降低风险的,执法部门上门检查;黄色风险的企业,5个工作日未降低风险的,区级部门督促、上门帮扶;蓝色风险的企业,“企业内部督促自查自改”;绿色风险的企业,可“正常运行”。
如今,“渝运安”物流环节实现货物物流全过程可跟踪,并可运用大数据分析,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中道路危货运输的流向、流量可视化,为未来我市物流运输、产业布局提供了数据支撑。
数据显示,目前,“渝运安”累计辅助企业主动消除隐患6万多个,隐患解除时效(整改时效)从线下检查整改平均7天缩减到2天内,共帮助企业避免行政处罚1000多万元。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