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智慧治理 基层智治 交通智管 这些数字重庆应用场景便民利民
2024-10-24 22:47
10月24日,我市召开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会上两江新区、渝北区仙桃街道、市公安局等一批区县、市级部门、企业及镇街作交流发言。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重庆建设应用场景。
“智慧”成为城市数字化治理最大亮点
“警察同志,我们居民楼下的饭店天天用喇叭放广告,听起好恼火!”前不久,两江新区礼嘉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了解情况后,警务人员迅速联系对应的社区治理人员到场处理,化解了这一矛盾。
这样的处理高效率,得益于礼嘉街道全面融入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创建的“三融一联政警联动”,后者实现了“110”与“12345”警政联动处置。
▲2024年7月4日,北碚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显示着全区化粪池点位的实时状况。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要以群众需求来定义数字化改革内容。”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区在推动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进程中,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快捷、方便、省心。
前几天,居住在两江新区某小区的市民何先生家里水管出现堵塞情况。他打开手机,用业主APP呼叫家政业务进行“一键报修”。一分钟后,物业人员“接单”,上门维修。
这个“一键报修”功能正是两江新区智慧生活的写照,目前新区多个智慧小区实现“智能设备自动预警”“一氧化碳监测”“电梯状态监控”等多类智能功能,“智慧”已经成为两江新区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最大亮点。
细“治”入微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实施公益理发行动、推动青少年关爱计划、创建老年大学……今年夏天,渝北区仙桃街道举行“智美家园•爱聚社区”第二届公益创投大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0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表彰。接下来,这些获奖项目将陆续在仙桃街道实施,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辖区治理温度。
仙桃街道下辖150个小区、2.2万家商业主体、30万常住人口,基层治理任务可谓千头万绪。为此,仙桃街道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机制,围绕“聚焦体系化推进工作、提升全面统揽指挥调度能力,聚焦惠民生暖民心、提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能力,聚焦助企兴业、提升精准研判靶向服务企业能力,聚焦保安全护稳定、提升突发事件快响快处能力”等4个聚焦“做文章”。
“基层社会治理是政府治理的基石和重心,也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仙桃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搭建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在多方面提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细“治”入微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比如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仙桃街道通过整合资源、站点建设等方式,构建起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成多个居民身边的“心灵诊所”;针对辖区内高层建筑数量多、消防隐患点多面广等痛点,街道还从实施“一小区一策”促整治、多跨联动保畅通等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建议,助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除险清患”。
▲2024年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重庆交巡警总队高速公路第一支队指挥室,工作人员对辖区各高速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来往车辆安全、迅速通过。记者 齐岚森 摄
交通智管缓解交通出行拥堵
“以前早、晚高峰从四公里立交桥进出内环,至少要半小时,现在平均只要15分钟,省时不少。”这两年不少市民对南岸区四公里立交桥这个“常年堵点”的改变深有体会。
四公里立交桥是渝中、南岸及九龙坡片区进出内环的最短路径节点,但由于早、晚高峰时期车流量远超道路设计流量,因此以前每到高峰时段,这一路段往往拥堵不堪。后来,随着四公里立交桥“潮汐车道”投用后,市民们发现四公里立交没以前那么堵了。
重庆中心城区江河纵横、山脉分割、桥隧众多,加上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交通拥堵成为市民群众反映最广泛的问题之一。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缓解拥堵?为此,重庆实施了交通智管。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推动大数据智能化融入交通管理,实施“智慧交通”“智能交管”等精细化管理,以此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安交管服务水平,让市民办事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比如,针对主城桥隧车流量通行情况,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城市路面交通大脑”数据中心,综合分析车辆过桥过隧流量变化规律,最终制定推出现行的桥隧错峰通行政策,尽可能使错峰通行政策更人性化、便利化。
相关新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