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将弱化独立思考能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9-13 19:10

互联网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信息、满足网络交往需求,但过度上网的不益之处呢?来自2024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网络社交太耗时间,耽误学习”“爱玩游戏,难以自控”等成为许多被调查青少年认可的问题选项。

从2006年至2024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已完成12次全国大调查,2024年最新调查数据也已完成,有关专家学者据此进行了系统研究,写就专项报告,并出版了第10部《青少年蓝皮书》。9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

蓝皮书指出,网络交往成为未成年人群体自我呈现、表达与需要满足的新形态,但也带来上网成瘾和受骗、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身体健康受损等诸多问题。网络使用过程中技术对交往双方乃至多方关系的遮蔽、各种网络应用对未成年人社交欲望和个性需求的虚假满足,不断刺激未成年人沉浸在“宅化”的交往场域中,使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被机械化、受操纵的网络生活所替代。

根据2024年调查数据,在“您觉得网络交往最大的坏处是什么?”这一问题中,27.4%的受调查者认为“网络交往太耗时间,耽误学习”。这表明,尽管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娱乐方式,但过度上网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无法有效管理时间,从而影响学业。

在“您认为上网给您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变化”这一问题中,认为“分走了不少学习时间”的占比43.3%,选择“更懒了,依赖网络,懒得自己想问题”的占比30.2%。选择“更爱玩手机、玩游戏了,难以自己控制”的占比29.4%。这是未成年人最普遍的担忧,反映了他们对时间分配和学业压力的关注。

蓝皮书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表示,从这项调查可以看出,手机上网削弱了未成年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专注能力。

另一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长季为民说,由于手机让随时随地搜索答案成为可能,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使未成年人逐渐形成了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错误认知,并使其养成了“低专注”病症,越来越依赖手机解决问题。

他介绍,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2016年一项对2-17岁未成年人的研究指出,每天使用电子产品1小时后,在电子屏幕前停留的时间越长,自我控制能力越低、注意力越分散,难以完成各项任务。

来源: 上观新闻  
编辑: 李周芳   主编:曾立      审核: 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