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黑灯工厂”:创造劳动生产率耀眼指标

经济参考报

2024-06-20 16:58

烈日下,一辆辆矿用卡车在露天采场上穿梭。被运至粗破站井口后,矿石被皮带机送进圆筒仓,进入破碎生产环节。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宏大的工业生产场景,现场几乎见不到人。

“黑灯工厂”常见,但选矿“黑灯工厂”什么样儿?鞍钢集团关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生产侧,从原矿到铁精矿,运输、加工、检测过程,无须现场人工操作;设备侧,实现预知维修,产线稳定受控,检修人员无驻厂;经营侧,实现精益运营,建立高效、低碳、智能的运行模式。依靠“黑灯工厂”,该公司近年来创造出同行业选矿实物劳动生产率遥遥领先的耀眼指标。

▲这是6月15日在鞍钢集团关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黑灯工厂”内拍摄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李旭伦 摄

生产现场无人化,依靠什么来实现?步入磨磁车间,巨大的轰鸣声在这个长约100米、宽约50米、高约30米的厂房内回响。登上二楼作业平台,两台直径6.2米的大型球磨机上的转轮正在飞速旋转。不远处,磨磁巡检机器人闪烁着灯光,正在采集设备温度、振动等状态数据。

“黑灯工厂”里,是一片漆黑吗?机器人点检数量10次,设备预知缺陷量264个、产线故障率为零……厂房内,一块名为“关宝山磨磁黑灯厂房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项设备的运行参数。“‘黑灯工厂’不是漆黑一片,强调的是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由智能化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按照软件系统的指令自行完成。”公司设备副经理刘春辉说。

“磁选机通过磁性作用将12毫米的铁粒吸上来,再通过球磨机打磨成75微米的粉末,加水后形成矿浆。”刘春辉说,原来这个厂房里有4个班组,每个班组有15至20人,经过数字化改造,现在整个厂房只需4至5名员工负责紧急情况处理。

顺着刘春辉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原本给班组使用的操作室空无一人。“这个操作室现在变成了临时检修场地。所有的作业操控均集中到了2公里外的远程控制中心大厅内。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自动控制、在线监测、AI等先进技术,职工可以全流程控制这里的生产,我们把这种智能化场景叫作——‘一键启动’关宝山。”

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公司效率效益的全方位提升——生产指标屡创佳绩,原矿处理量、精矿产量、金属回收率不断提高;设备效率稳步提升,球磨机效率、压滤机效率大幅改善;综合能耗持续下降,药剂单耗、电单耗、动力煤单耗逐步降低;劳动效率明显提高,在数字化系统的支撑下,2024年前4个月,选矿(红矿)铁精矿实物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20.94%。

编辑: 李周芳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