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这些重要信息谨慎晒!考生和家长必看的4大安全提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09 16:57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结束,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也要警惕各类网络安全风险

近年来,高考相关的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事件频发,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考试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一起来看这份《高考网络安全指南》,帮助大家避开陷阱,顺利度过高考关键期!

个人信息保护

准考证、身份证切勿随意晒

不要在社交平台晒准考证、身份证、考生号等信息,即使打了马赛克也可能被技术手段还原。

警惕“高考大数据”钓鱼网站

非官方渠道的“高考志愿预测”“分数线查询”等链接,可能窃取考生信息或植入恶意程序。

正确做法:仅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学校官方渠道查询信息,避免点击陌生链接、扫描陌生二维码。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高考期间,诈骗分子常冒充“教育局”“高校招生办”等身份实施诈骗,常见套路包括:

骗局1:“内部指标/补录名额”

诈骗分子伪造“教育部红头文件”,声称有所谓的“内部录取名额”,要求支付“保证金”,诈骗钱财。

真相:高考招生严格执行公开政策,不存在“内部指标”!

骗局2:“奖学金提前发放”

诈骗分子会冒充学校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由,借邮件、短信等方式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或支付手续费。

真相:奖学金由学校官方渠道发放,不会索要手续费!

骗局3:“大数据志愿填报VIP服务”

诈骗分子声称可以收费提供“精准志愿推荐”,实际是骗钱后拉黑。

真相:志愿填报应参考官方发布的指南,警惕高价“保过”服务!

考后志愿填报阶段

01

严防志愿被篡改

账号安全:绑定手机+开启短信验证,避免使用简单密码(如“123456”)。

安全操作:填报后立即退出系统,并清除浏览器缓存。

02

识别“野鸡大学”

部分虚假学校仿冒正规高校名称,骗取学费。

查询方式:通过教育部平台核实学校代码。

心理健康和网络谣言

01

警惕“考题泄露”“阅卷黑幕”等谣言

高考前后,社交平台常出现“泄题”“改分”等虚假信息,目的是制造焦虑或传播病毒链接。

网警建议:不轻信、不转发,发现谣言及时举报。

02

家长群里的“政策文件”可能是木马

诈骗分子伪造“高考改革政策.pdf”“最新录取规则.exe”等文件,实则为病毒程序。

网警建议:只接收学校/官方渠道发布的通知,陌生文件勿随意下载!

高考是人生重要时刻,安全无小事!请考生和家长: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准考证、身份证号。

警惕陌生电话、链接,所有信息以官方渠道为准。

志愿填报时做好账号防护,防止被恶意篡改。

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转发给身边的考生和家长,让更多人远离高考诈骗!

来源: 公安部网安局  
编辑: 蔡杨   审核: 李珩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