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老糊涂!三个常见误区要留意
2024-09-19 17:21
也许有一天,他们开始记不清今天几号,说过的话转身就忘了,还可能“性情大变”,为小事发脾气……他们可能是生病了,这种病叫“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9月19日,“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重庆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科普宣教大型公益活动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举行,通过科普讲座、认知体检、义诊等形式,旨在普及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照护知识,进一步提升公众疾病知晓率。
▲9月19日,“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重庆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科普宣教大型公益活动举行。受访者供图
发病往往从健忘开始,很容易被忽略
据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俗地讲,是一个智力发育完全正常的成人,出现了智能或认知功能的减退。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约有1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这一数据还在上升。”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一科主任曹国兴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绝对值在增加,这也导致患病人群的增加。“加上检测手段的增加及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阿尔茨海默病被‘找’出来。”
曹国兴说,阿尔茨海默病往往是以健忘开始的,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被忽略。尤其是高知老人,症状可能更隐匿。
这一点在陈伟(化名)身上十分典型:直到他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后,女儿陈琴(化名)后知后觉地才发现,其实父亲早在10多年前就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了:开始记不住东西、不认识回家的路、脾气变得暴躁。
“它会用一种缓慢而痛苦的方式,逐渐带走一个人的记忆、语言、思维和行动能力。”陈琴说,目前,父亲已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中重度期,只是偶尔才会认出她来。
这三个常见误区要留意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正因如此,该病具有不可逆性,目前所有的治疗都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就像一条下坡路,人们穷尽各种努力,也只是让下滑的速度稍微慢一点。
曹国兴总结了当前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3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认为老年人“记不住事儿”是正常现象,是“老糊涂”,无需专门到医院看病。曹国兴说,大部分人会觉得年老忘事很正常,但其实正常年老的记忆衰退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不同。老年性记忆衰退,往往是突然忘记某事但事后会想起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则即便提示线索也无法准确回忆。
误区二: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没有有效治疗手段,吃药也看不到效果,因此,“治不治无所谓”“吃不吃药也无所谓”。在曹国兴看来,某种程度上,只要患者症状没有明显加重,其实就是治疗效果的体现,但这还很难被一些患者家属认可。
误区三:将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等脑部疾病混为一谈。曹国兴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均属神经系统疾病,但二者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阿尔茨海默病常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等,帕金森病则表现为一侧肢体震颤或活动笨拙,晚期也可出现精神障碍、认知能力下降。
重庆15个区县启动老年痴呆防治工作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尚没有特效药,无法被治愈、不可被逆转,但研究提示,早发现早治疗对延缓疾病发展意义重大。 “以陈伟为例,长期规范用药后,他的整个病程延迟了3年多。”曹国兴说。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曹国兴建议老人应坚持锻炼,因为有研究发现身材过胖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患上老年痴呆;勤用脑,少看电视多社交;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的瓜果蔬菜,多吃鱼类、当季水果。
据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处副处长廖虹涞介绍,为提升老年痴呆防治水平,我市先后印发了《失能失智老年人监测评估工作方案》《重庆市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并在万州、涪陵、沙坪坝等15个区县启动老年痴呆防治工作,通过知识宣传、疾病筛查、干预治疗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老年痴呆的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聚焦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老年痴呆监测评估体系,提高老年痴呆防治水平,持续增强全市老年人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多一点:
世界阿尔茨海默症分级体系总体衰退量表(GDS)
如今,全世界最常用的阿尔茨海默症分级体系为纽约巴里·瑞斯贝格( Reisberg)博士开发的总体衰退量表(GDS),将其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级:无认知功能减退
☞ 无主观叙述记忆不好
☞ 临床检查无记忆缺陷的证据
第二级:非常轻微的认知功能减退
☞ 自己抱怨记忆不好,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忘记熟悉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
② 忘记熟人的名字,但临床检查无记忆缺陷的客观证据
☞ 就业和社交场合无客观的功能缺陷,对自身症状的关心程度恰当
第三级:轻度认知功能减退
☞ 最早而明确的认知缺陷,存在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表现:
① 到不熟悉的地方迷路;
② 同事注意到患者的工作能力相对减退;
③ 家人发现患者回忆词汇的名字困难;
④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记住的东西甚少;
⑤ 记忆新认识的人名的能力减退;
⑥ 可能遗失贵重物品或放错地方;
⑦ 临床检查有注意力减退的证据。
☞ 心理防御机制开始出现否认,伴有轻、中度焦虑症状。
第四级:中度认知功能减退
☞ 明显的认知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对目前和最近的事件知识减少;
② 对个人经历的记忆缺陷;
③ 从做连续减法可以发现注意力不能集中;
④ 旅行、管理钱财等的能力减退。
☞ 但常无以下三方面的损害:
① 时间和人物定向;
② 识别熟人和熟悉的面孔;
③ 到熟悉的地方旅行的能力。
☞ 不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否认显得突出,情感平淡,回避竞争。
第五级:重度认知功能减退
☞ 在此阶段,患者尚保留一些与自己或他人有关的重要事件的知识:
① 生活需要照顾,进食及大小便无需帮助,但不少病人不知道挑选合适的衣服穿。
② 检查时长时间不能回忆与以前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地址、使用多年的电话号码、亲属的名字(如孙子的名字)、本人毕业的高中或大学的名称、地点定向障碍。
③ 受过教育的人,做40连续减4或20连续减2也有困难。
④ 知道自己的名字,通常也知道配偶和独生子女的名字。
第六级:严重认知功能减退
① 忘记配偶的名字、最近的经历和事件大部分忘记。
② 几乎总能记起自己的名字。
③ 常常能区分周围的熟人与生人。
④ 通常不能认识周围环境、不知道年份、季节等,日夜节律紊乱。
⑤ 保留一些过去经历和知识,但为数甚少。
⑥ 做10以内的加减法可能有困难。
⑦ 日常生活需要照顾,有大小便失禁表现,外出需要帮助,偶尔能到熟悉地方去。
☞ 出现人格和情绪改变,这些变化颇不稳定,包括:
① 妄想性行为,如责备自己配偶是骗子,与想象中的人物谈话,可与镜子中的自我谈话;
② 强迫症状,如:可能不断重复简单的清洗动作;
③ 焦虑症状、激越,甚至出现以往从未有过的暴力行为;
④ 认知性意志减退,如:因不能长久保持一种想法以决定行为,致使意志能力丧失。
第七级:极严重认知功能减退
① 丧失言语功能,常常不能说话,只有咕哝声。
② 饮食及大、小便需要帮助料理。
③ 丧失基本的精神性运动技能,如:不能走路,大脑似乎再也不能指挥躯体。临床检查常出现广泛的皮层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