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竹帘: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24 09:38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指的便是梁平竹帘。抽丝剥茧80余道工序方能成一帘,工序精细,技艺精巧,成品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在竹帘制作人手中,取竹、破竹、划片、启篾、去节、刨青、分丝、匀丝、搓揉、清毛,短短几分钟,一根五六十厘米长的竹简便能化为细如发丝的竹丝,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据原梁平县文化局编纂的《梁山文化志(1604—1991)》记载,作为梁平三绝之一的梁平竹帘自宋代就已有之。相传在北宋太宗年间,梁山有位名为燕洪顺(一说姓晏)的民间工匠,破丝取竹,编织成舀纸帘,因其手工精湛,做出的纸帘薄如罗绢,竹丝细致精密,透明洁净。后声名远播,被官府相中并揽贤入室,改良后,与蚕丝编织成竹帘,成为皇家贡品。一般即将舀纸浆竹帘作为梁平竹帘的起始。

▲竹帘画。 梁平区档案馆供图

由于竹帘用品的实用性,在宋元时期工艺不断得到提升。明清时期,竹帘画出现,民间艺术品与传统绘画融合,进一步助力竹帘的发展。《辞海》写到:竹帘画,中国传统工艺品。在细丝竹编成的帘子上绘制书画而成……主要产于重庆梁平。梁平竹帘是竹帘画的特殊载体,传播着梁平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精髓。清初诗人蓝选清诗云:剖将黄竹织帘栊,不让穿珠九曲工,一自高梁传雅制,隔窗人似碧砂笼。《清嘉庆梁山县志》载:竹帘以竹破为细丝,织轿帘、灯帘、堂帘,各色俱备,极其精巧。少京兆李楘诗云:细如毫发密如丝,浅淡春光傍绮帷。喷物漫看晓雾湿,织云宛睹碧云垂。窥人鸟拂晴窗影,倚阁香疑湘水姿。为有空山飞瀑布,传来妙手见心思。’”

梁平竹帘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条屏、道景屏、罗汉屏、中堂、横推、方斗;屏风、对联、奖状、信插、绣帘、门窗、灯罩,也可制作成挎包、扇子、拖鞋等日常生活用品。1958年成立梁平竹帘厂,制作人员达200多人。1956年梁平竹帘工艺收入《中国工艺美术集》,被评为全国优质工艺艺术品,获中国竹协信得过产品奖;1988年梁平竹帘获四川省优质产品奖;1990年获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铜奖;1999年被评为巴渝民间艺术之一;2008年梁平竹帘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晓)

来源: 梁平档案方志  
编辑: 林勇   主编:胡东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