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让孩子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2025-03-20 10:15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的通知》,经过资格审查、质量监测、社会认可度调查、指标审核、核查评估等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程序,重庆市南岸区被认定为“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近年来,南岸区深入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着力推进学校办学集团化、队伍建设优质化、教育教学内涵化、协同育人体系化,有效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获得市政府督查激励。
推进学校办学集团化,办好每一所学校
完善集团治理体系。南岸区创新资源高效利用、集团干部储备、教师编制管理、定额经费设置、特色项目申报、集团增值评价等制度,实现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化。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专业引领、集团支撑和学校实践”联动机制,以任务驱动、课题带动、项目推动、评价撬动等方式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区域整体推进课程育人的新机制、新样态。
提升集团督导效能。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区域教育督导组织,完善督学责任区、集团(学校)督评中心他评与自评,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教育督导实践运用。
▲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南岸区构建教育集团(学校)自我督导体系,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
推进队伍建设优质化,成就每一位教师
厚植尊师重教氛围。南岸区以“两个学习”“四项制度”“四个品牌”为抓手,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实施江南领航计划、教坛繁星行动、素养提升行动、杏坛银辉行动等尊师九策。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新任教师-骨干教师-拔尖教师-卓越教师”梯级培训体系,通过领雁计划、种子教师工作坊、“三杯”赛训结合,提升教师育人质量。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建立涵盖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学成果、专业发展等多元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将职称评聘政策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李龙梅参与教育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
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化,幸福每一个孩子
构筑立德树人新格局。完善“1221”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五大德育品牌”“六个100+思政工程”,构建起“大手牵小手”的“大思政课”格局,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与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建设。
打造课程育人新样态。建立“1(课程教学)+1(劳动教育)+N(学校创新)”项目群,因校制宜自选N项,运用“四图三表”分析校情学情,完善课程方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首批重庆市劳动教育实验区、重庆市美术教育特色实验区。目前,全区有首批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1所,市级、区级科技示范校5、23所,国家、市、区级体育特色学校49、33、68所,特色项目13个,国家、市、区级艺术特色学校6、37、89所,特色项目25个;持续十年坚持“积极心理校园行”活动,建成28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展现文化育人新风貌。南岸区以“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品牌为引领,大力实施“书香南岸大阅读行动”,成为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
▲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承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区校园足球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展示活动,南岸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获得领导专家肯定和媒体广泛报道。
推进协同育人体系化,服务每一个家庭
共建教联体。依托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全区15个街镇、153个村社均建有“家长学校”,覆盖率达100%。
强化队伍建设。妇联、教委牵头组建培育家庭教育金牌导师团、教师讲师团、家长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达1000人。
关爱特殊群体。构建“学段全覆盖,集奖、免、助、贷、补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融合教育集团共建、共享、共创南岸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数字化平台,有效保障全区400余名特殊儿童的学习质量。
▲南岸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结对签约仪式暨南岸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启动。
(杜林燕 张玉芳)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