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擦亮行知文化底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厚植文化沃土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4-09-26 14:16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所在。

从筚路蓝缕到风华正茂,从栉风沐雨到奋楫潮头,二十多年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凝练时时有“陶韵”的办学理念,打造处处有“陶影”的育人环境,形成事事有“陶味”的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师陶、学陶、研陶、创陶”的“立陶创特”之路。

步履坚实,回声铿锵。如今,行知文化早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气质和文化特色,悄无声息地融入每一位师生的血脉之中。

抓顶层、强引领

以行知文化点亮师生精神火炬

文化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沉”下去,才能“活”起来。为此,学校高处着眼、全面布局、实处发力。

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学校结合行知文化,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学校主要领导“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将行知文化纳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等,让行知文化深植于心、践之于行。

与此同时,学校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契机,通过师范生教育实践、新教职工入职教育、“院坝课堂”和“国旗下的演讲”等方式,弘扬“行知精神”和教育家精神;抓好教育培训、讲好行知故事、拓展社会实践,点亮师生内心信仰。

▲学校与草街街道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挂牌“院坝讲堂”教学点

重创新、彰特色

以行知文化涵养良好育人生态

或深情讲述,或铿锵激昂,在“行知·人科”诗歌朗诵会上,多位重庆诗人与师生同台朗诵,演绎充满诗意的“行知精神”。

这正是学校创新行知文化建设的缩影。

▲“行知·人科”诗歌朗诵会

以创新精神为驱动,学校常态化举办“行知大讲堂”“小先生讲堂”暨师范生技能大赛和“行知美育”等系列活动,今年上半年学校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开展系列学术讲座13场;制度化开展行知文化特色项目培育,至今立项培育“新23常能”等品牌项目6个,自编自导舞台剧《记忆陶行知》等;体系化开展行知文化研究阐释,立项相关课题,在学报持续开设专栏;清单化推进行知物质文化建设,建成一苑(行知苑)、一馆(行知图书馆)、四墙(行知事迹墙、行知语录墙、行知文化墙、重人科赋),构筑传承行知精神的多元化文化场域。

一草一木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如今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处处彰显着行知文化的深厚内涵,成为行知文化的强大“育人能量场”。

▲行知苑

典型、造氛围

以行知文化汇聚澎湃发展动能

如何办真学校、施真教育、育真人才?学校始终将行知精神作为立校之基、强校之本、创特之魂。

作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命名“陶行知思想实验基地”的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依托校园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出《行知文化》等栏目,对师生弘扬“行知精神”等生动实践进行报道;加强先进典型选树,1名教职工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1名教师入选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案例获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优秀案例。

▲学校举办首届“行知”科创文化节

传承行知文化,凝聚奋进力量。未来,学校将继续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学精神,厚植历史底色、提升文化成色、擦亮办学特色,努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周珣 杨静)

来源: 重庆日报·教育  
编辑: 陈磊   主编:胡东强      审核: 李苒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