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唱响央视元宵晚会 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2-12 22:05

“千帆逐潮浪,浩荡出峡江,灯明千家暖,月圆万户甜,吆哦嘿咯吆哦,一起来团圆嘞!”伴随着浑厚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曹光裕身穿标志性的船工服装亮相,一首川江号子响彻央视元宵晚会舞台。

2月12日晚,央视元宵晚会舞台上的重庆分会场节目《上元欢渝夜》中,曹光裕携手希林娜依·高,在弹子石广场并肩而立,雄浑壮阔的川江号子与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声交相呼应,喜气洋洋的情绪层层递进。

▲央视元宵晚会截图

“川江号子”,发源于川江地区。自古川江皆以木船载客运货,船工和纤夫摇桨拉纤充当动力。曾经的川江航道上,每一个险滩都是一道鬼门关,号子头便根据江河的水势和船工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构成了整体变化丰富的川江号子。它体现了川江流域劳动人民的抗争精神。

▲曹光裕(第一排左五)表演川江号子。(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2006年,川江号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曹光裕从国内舞台唱到了国际舞台。

“我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的川江号子,打破了以往川江号子给人留下的悲惨、悲愤、悲壮的印象,更体现了新时代、新面貌、新重庆的城市人文。”曹光裕说,川江号子的传承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已享誉世界,在央视元宵晚会上推陈出新、守正创新的方式,让川江号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不少重庆人对春晚画面中,朝天门码头那激昂的川江号子“进山城咯”印象深刻。曹光裕说,川江号子拥有自己独特的声乐技巧,比如内在的爆发力和高音,演唱者不能用假嗓来唱,必须是真嗓或混嗓来体现内在的爆发力,这样的唱腔唱出来肯定是好号子。

“我曾两次参加过《我要上春晚》,想将川江号子带上春晚舞台,但两次都擦肩而过。”曹光裕说,今年央视春晚在重庆设立分会场,为川江号子提供了新的契机,他也站上了央视元宵晚会的舞台。

这一次,曹光裕也参与了节目组改编曲目、填词等工作。“在保留川江号子高亢爆发力唱腔的基础上,加入更多节日喜庆的元素,改编后的川江号子既有江涛拍岸的豪迈,又有元宵喜庆的灵动,这才是新时代的重庆精神。”曹光裕回忆,歌曲从定稿到录制小样、最终登台演唱,中途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磨合,最终才与广大观众见面。

“我们演唱的位置是弹子石广场,两边滚滚江水从重庆冲出三峡,气势磅礴的地方也最能体验川江号子的精气神。”曹光裕说,川江号子是“非遗”,但也可以与时俱进,重庆城市的形象和新重庆的变化都可以唱,“人们对音乐有刚需,但也要与当下的时代相结合,让更多人能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传承川江号子。”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来源: 新重庆-上游新闻  
编辑: 朱小乔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