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村晚”的“巴适”年味儿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1-18 11:00

“村晚”候场中,60岁的何林带着9岁的外孙张禾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排练,张禾手执金钱板,边走边打,碰击节拍,“哒哒哒”,小小的排练室里“飞”出了花色声响。

由快板等曲艺形式演变而成的金钱板,是川渝两地民间传统说唱曲艺品种之一。16日,在重庆永川川渝“村晚”的舞台上,两地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喜庆开演。

上台后的张禾很快就进入了节奏,他3岁学金钱板,参加了多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是舞台上的“老戏骨”。在祖孙俩表演的节目里,何林扮演的婆婆种菜喂鸡、刷视频、打麻将,表现了川渝人“乐活”的“松弛感”。

“手随身动,眼随手走,来这里演出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从一名建筑工人到金钱板演员,何林直言“就是热爱”。

▲1月16日,何林带着9岁的外孙张禾在后台排练。新华社记者赵小帅 摄

“村晚”精彩纷呈,更多乡村文化遗产被看见。

大学生胡超几次前往武陵山区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进行采风,根据彭水本地特色,重新编创狮舞,将原本表演中的八仙桌换成了长条凳,“条凳可以拼接成龙,龙舞狮舞互相缠斗,表演更加灵活形象。”胡超说。

舞台上,10名狮舞演员飞跃、腾空、翻滚,胡超和队友们既保留了原本的舞狮文化,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时尚符号,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节目既要让观众体会到新鲜感,又要有现代人的表述方式,他们做到了。”“村晚”导演刘倩告诉记者。

▲1月16日,重庆永川川渝“村晚”现场。新华社记者赵小帅 摄

“村晚”是老百姓的大舞台。在四川达州的板凳龙表演方阵里,有人是种植养殖大户,有人是当地零工,还有村干部加入其中。板凳龙以板凳作为龙身,五种本地农作物作装饰,表演过程中,翻、滚、腾、跃,不断变换队形和姿势,表演结束,队员们满头大汗。

“我们的表演还显得比较粗糙,动作还不够精细。”指导老师谭显均介绍,队员们在土坝子上练习动作,为了强化体能,每次练习完都自发做俯卧撑。队员们在劳动之余集中排练,没有专业知识,更没有舞蹈基础。“他们非常不容易,凭着热爱,足够努力。”

13个文艺节目相继登台献演。在现场,打光时不时没跟上节奏,方言唱腔字幕偶尔卡顿失灵,表演者忘词掉字,这都不影响观众们的热情。“老百姓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川渝一家亲,年味儿最‘巴适’。”刘倩说。(记者赵小帅)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柏云辉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