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一个业余文工团 何以三进怀仁堂“献艺”
2024-12-15 07:17
重庆市财贸职工俱乐部,位于解放碑、能仁寺、好吃街,原来的吕紫剑医馆、市歌舞剧团、渝中区老法院附近的中华路50号,中华路极具传奇,曾叫“杨柳街”,与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轶事有关联。
财贸职工俱乐部辉煌五十载,不仅是财贸职工文体活动场地,也是基层文体骨干培训中心。以此为活动基地,曾被群众誉为“重庆市第二歌舞团”的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三进北京怀仁堂演出,财贸职工业余川剧团送戏到工矿和基层深受好评,财贸职工业余男女篮球队曾一度打遍全市各行业球队无敌手,中国第一个民营歌舞团——华桦舞蹈团团长刘云华从这里走出。财贸文工团、华桦舞蹈团,同出一源,同样优秀、蜚声华夏。
▲财贸川剧青年队《狮子楼》获得市调演一等奖。
职工俱乐部
把文体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1949年后,店员工会威信很高、队伍庞大,在支持政府恢复经济、稳定市场、扫盲识字、贯彻婚姻法、抗美援朝、对私改造等中,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在时任重庆市市长曹荻秋的重视和关心下,中华路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大院成了店员工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取名“重庆市店员工会俱乐部”,店员工会主席、重庆市总工会财贸工会主任潘岱忠是第一任俱乐部主任,继任者有李绍安、马季常、梁其武、侯定国、苏明富、文国生等。
1956年10月,随着对私改造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市场建制、机构和分工逐步完善,“店员工会俱乐部”也更名为了“重庆市财贸职工俱乐部”。当时的财贸系统很宽泛,包括财政、税务、银行、商业、供销、外贸、工商、粮食、商检等,全市财贸职工逾十万人。
1977年初,为给财贸职工、文体骨干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活动场所,市财办牵头,向各局、行、站、司众筹资金,干部职工轮流参加义务劳动,抽调重庆肉联厂副厂长张鼎新负责基建。1979年一个建筑面积两千平方米、拥有600个座位、十余间活动室的崭新俱乐部落成。俱乐部文体干事们各司一职,配合默契,把各种培训和文体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重庆市财贸职工俱乐部”在渝中闹市中心,占尽天时地利和人气,充分发挥阵地、乐园、学校作用。白天放电影,财贸职工一律享受半价,入夜舞台由业余文艺积极分子排练和演出。财贸职工俱乐部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大批文艺青年、体育爱好者,业余培训班百花齐放。
职工俱乐部先后开办声乐、管弦乐、手风琴、舞蹈、话剧、川剧、故事、曲艺、乒乓球、篮球裁判、书法国画、新闻写作、幼儿师资等培训班,聘请许倩云、秦桐峰、田广才、徐勍、叶语、肖化、张素等名师授课带徒,为基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文艺体骨干,不少英才艺尖走向省市和全国专业院团。
财贸职工俱乐部由市委财贸部宣传处和市总工会财贸工会双重领导,由于有阵地、有专干,三年一届市级财贸系统职工文艺调演,篮球、体操等比赛一直持之以恒。1983年5月,应曾任重庆市委财贸部部长、时任自贡市委书记王效才和成都、乐山市财办邀请,时任市财贸工会副主任的我作领队,刘云华作队长兼艺术总监,率领第二三代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成员:李士敏、王祖建、周明亮、李景波、张庆蓉、庞世荣、叶建明、杨戈、王平、蒙明玉、沈思虹等,作了为期半月的慰问演出。
为配合市总工会外事活动,我和刘云华多次带领和组织文娱骨干们与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工会访华团、港澳台同胞来渝观光团联欢。叶光远手风琴伴奏,饮食公司的杨戈、人民银行的赵同生、留真相馆的侯邦平、供销社的汪兆林四位老先生的男声四重唱《拉网小调》《好朋友再见》《我们老头爱唱歌》特别受欢迎。
▲杨戈、赵同生、侯邦平、汪兆林等老前辈代表“财贸”参加全市文艺调演,演唱自创歌曲《我们老头爱唱歌》(男四重),荣获演唱、创作双金奖后合影留念(20世纪70年代)。
业余文工团
赴京三进怀仁堂“献艺”
1959年3月15日,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正式成立,并利用节假日把文艺节目送到商店、市场、工厂、仓库、车站、码头、学校、军营、农场、乡镇……受到基层职工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1959年国庆前夕,中央财经委副主任姚依林来渝视察,其间市委财贸部安排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在市委小礼堂作汇报演出,看到财贸职工自编自演,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搬上舞台、送戏到基层,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许。不久,市里接到中央财经委通知,邀请“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赴京演出,这个分量极重的邀请,引起市委第一书记任白戈和分管财贸的书记辛易之的高度重视,他们要求专业剧团专家辅导,拿出能代表重庆水平的节目向国家汇报。
经反复打磨,最后好中优选出:联唱《山城人民大养猪》、对唱《老两口逛大阳沟》、表演唱《18号服务员邓仲英》、民歌合唱《打双麻窝子送给你》、男声四重唱《月夜赶猪》、女声小合唱《农商协作齐抗旱》、女声独唱《夸红苕》、四川清音《养猪姑娘》、盘子舞《财贸战线七姐妹》、群快板《财税干部有功劳》、相声《万能服务部》、舞蹈《开堂之前》、小歌剧《一个营业员》、器乐合奏《山城的节日》等40多个节目。
▲许建国、王祖建20世纪80年代初,在重庆财贸职工俱乐部排练快板书。
由市委财贸部部长余跃泽带队任团长,潘岱忠、吴达志为副团长的“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60余人,1960年2月6日,春节刚过便启程赴京。抵京后住在西单商业部招待所,指定在西单剧场走台,演出前半天才接到通知,进中南海到“怀仁堂”向全国财经工作会汇报演出。
“离三尺柜台登舞台、卸一身工装着剧装、源于生活自采自编、得心应手自导自演、生动朴实观众动容、现场邀请全国巡演”。这是40多年前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的一次活动上,“写手”王洪泰、女声独唱夏克惠、舞蹈演员屈庆瑚回忆当年情景时说的一段话。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在北京三进怀仁堂,先后给全国财经会议、中直机关、中南海工作人员演出三场。刘少奇、朱德、陈毅、李先念、马明方、姚依林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2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央财贸部部长马明方,在国务院礼堂宴会厅宴请了文工团全体成员。
出席全国财经会议的各省市领导,见中央和国务院对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如此重视,而且演出质量、艺术水平如此之高,与财经民生联系如此紧密贴切,纷纷邀请前往演出示范。在中国第一百货商场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前门“大栅栏商业街”等演出9场后,文工团开始全国巡演,先后在天津演出4场、上海演出9场、杭州演出4场、广州演出10场、长沙演出8场、汉口演出9场。这次演出让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誉满天下,特别是三进“怀仁堂”演出成为“金字招牌”,这一殊荣不仅是财贸系统也是重庆全市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20世纪80年代初,市级财贸文艺调演,部分评委。
俱乐部“艺尖”
开先河下海办华桦舞蹈团
从54军文艺兵转业到重庆市中药材公司工会,创作《步伐》《回厂探亲》《药场新苗》等舞蹈而崭露头角,被遴选到财贸职工俱乐部担任文艺干事的刘云华,八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新和管理才干。正当他被重庆艺术馆舞蹈老师秦桐峰推荐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学习深造时,改革春风正劲,重庆成为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他瞅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决定放弃“北舞”学习,下海办一个歌舞团。1984年秋,刘云华毅然向市财办宣传处递送辞职书后,立即与何平、周兴荣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华桦舞蹈团,并在《重庆广播电视报》上打广告招演员。
在起步迈向市场的苦旅中,重庆市歌舞团袁聿扬老师坐着绿皮车辗转,不仅把自己原创的叙事舞蹈《妈妈的草帽》无偿馈赠“华桦”,还一招一式耐心辅导,其间歌舞团的台柱宁永中、单富生、王洁淑等把自己独具特色的技艺倾囊相授。由于没有演出证,“华桦”不能公开演出、难登“大雅之堂”,为了“活下去”,曾在解放碑卖皮鞋和衬衫的商家,小洞天食府门口演出,帮人家造势、办幼儿园来维持“华桦”。
“华桦”的艰苦创业和无怨无悔地活跃舞台、服务社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同情。终于在时任市委书记廖伯康的批示、督促、关心下,迅速联通相关部门,给“华桦”办理了一切合法合规的手续,沙坪坝区文化局,主动担责当主管接纳“华桦”。
要把“华桦”办成享誉全国的知名院团,没有经济作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刘云华绞尽脑汁两手抓,一手抓演艺质量、人才培养,一手抓基地建设,以实业积累资金。他办起了具有舞蹈特色的全国第一所“华桦舞蹈幼儿园”、面向全国招生的“重庆舞蹈学校”,以及在璧山青杠的“华桦实验学校”,成为文艺和教育改革的一个尝试和探索。
从办团的第一天起,刘云华始终把导向放在第一位,亲自抓品质、意境、技艺和创新,在40年的时间里,华桦舞蹈团创造了数不清的精彩。他先后率团赴澳门参加了“澳门回归开幕式——濠江欢歌”、赴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上篇·礼乐”……他还创意将“华桦艺校”40部钢琴运到大田湾体育场,让40名学生为“世界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重庆国际钢琴音乐会》伴奏……
“华桦”几乎走遍大江南北,每年保持演出200场以上,高峰时甚至一年演出过500多场。建团以来已累计演出6000余场,先后在省市和全国拿到100多个奖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数十家新闻单位报道了刘云华和华桦舞蹈团的事迹。
▲1960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发消息: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来京汇报演出受到欢迎。
“华桦”品正、艺精、纯朴、真诚,先后与于洋、古月、李仁堂、李谷一、毛阿敏、那英、屠洪刚、孙悦、黄宏、宋丹丹、任鲁豫、萧敬腾、侯耀华、沈伐、吉克隽逸、凤凰传奇等联袂商业性合作或公益性演出。定居重庆的台湾著名音乐人庄奴,为“华桦”作词。“华桦”先后培养荐送出全国知名歌手黄绮珊、旅美现代舞蹈家叶浩、巴蜀十大笑星廖健、说唱明星何鸿达、影视明星黄桷丫,音乐创作人老虎、阿义、易丹等。
时下刘云华已是“70后”,这个从财贸职工俱乐部走出来、敢为人先的“艺尖”,尽管在前行路上经受了诸多磨难,但他意志坚定、初心不改。他说“华桦”是我的生命,演出是我身上涌动的血液,而今他仍然激情满怀、一肩挑两头,一头是他已经任职40年团长的华桦舞蹈团,另一头是他担任院长的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演艺学院。在一肩挑两头的行进中,他的宏大构想《大美重庆三千年》正在布局推进中。
(张川耀,系原《现代工人报》社长)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