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江边有条天上古街
2024-10-29 08:07
伫立甘宁河畔昂首仰望,万州区柱山乡场恰似一座“天空之城”,屹立在悬崖上端。
汉唐以来,柱山就已经是万梁驿道直达重庆、成都的必经之地,历史成色厚重而又鲜亮。
柱山乡场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U”形古街,梯台式分布,两头翘,中间凹,被当地百姓叫作“扁担街”。“天空之城”中的古街,自然也就是“天上古街”了。
延伸到柱山境内的万梁驿道,便从这条古街穿过。
古街上,仍依稀可见万梁古道历史久远的屐痕。数十个台阶两百多级梯步的青石板,被历代无法计算的脚步踩磨得非常光滑了;两边斑驳的古建筑,像古稀老人挂在眉宇间皱褶中的斑点;倚坐门前的古稀老人,吧嗒着长长的旱烟袋,烟雾里飞旋着青石板千百年来的悠悠韵味,仿佛在品味南来北往穿越万梁驿道途经古街响彻在青石板上的马蹄声,回响在古街上策马奔腾的吆喝声。
一头连着崛起的新街,一头牵着清末民国初建成的柱山寨和连通柱山寨攀升向上宽阔而又全新的石梯步道。
见多了充满现代气息的街巷,当登上长江岸边的这“天空之城”,踏上古色浓重的“天上古街”,却是一番满怀新奇的意象。
放飞驰骋的思维想象,在没有电源的古代,这“天上古街”不仅白天是那样的醒目,而到了万籁俱寂的夜晚,同样是那样的耀眼,那是薄纱包裹着的萤火虫放射荧光的夜晚,那是铁匠叮叮当当铸铁放出烟火的夜晚,那是树枝、干草等捆成的火把燃放灯火的夜晚,那是油灯灯芯燃烧散发淡淡光辉的夜晚,那是蜡炬成灰化作缕缕亮光的夜晚……
“天上古街”夜晚变迁的灯火,最终在现代闪烁的华灯中变得如此灿烂辉煌,让人不禁唏嘘,这到底是天上的星光,还是地上的星火。
沿北向南步出“天上古街”尽头,前方巍峨耸峙、直插云霄、一柱擎天的柱头山顶上,有一座烽火箭楼,叫柱山寨,又名擎天寨。
民国《万县志》记载:“擎天寨,在柱头山顶,四面绝壁,能容百户。”清末民初,乱世峥嵘,盗寇四起。许多山头冒出大大小小的寨子和箭楼,而柱山寨箭楼就是众多寨堡之一。
秋雨淅沥沥地下着,沿着新修建的千余米登山步道拾级而上,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登上柱头山顶,举目四望,雨雾中的视野也是那样的开阔,那样的鲜活。
登山步道修建以前,唯有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通向柱头山顶,爬行一趟山顶,不知要费多大的劲儿。可是,烽火连天、盗匪猖獗的那些时代,再陡峭的山头,再难行的鸟道,普通众生也要逃生躲避突如其来的袭击。
每当遭遇袭击时,就会有百余户人家聚集柱山寨躲灾避难。他们携老扶幼,负重攀爬在难于上青天的鸟道上,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其生命安危犹如系在悬崖上难以预测。
面对山寨坚固的碉楼,面对居高临下的防御,面对人多势众的抗击拳头,再凶狠的盗匪,也只有望山兴叹,狼狈逃窜,不知又有多少善良的生灵虎口脱险。
三楼一底条石垒成的厚墙,这座属于清代古遗址的长方形山寨箭楼,给“天上古街”又抹上一道勇猛的色彩,勇猛的众生绝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对邪恶奋勇抵抗。
站在风吹雨打百余年的箭楼上,沧海桑田,美丽如画,沃野山川,芳香迷人,柱头山下的万州国家经开区新城绿林尽染,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商铺林立,大道飞驰,让人难抑兴奋的情绪。新时代的芸芸众生,已经彻底摆脱战火纷飞、盗匪横行的忧患,生活在盛世太平、祥和安宁的天地里,多么地优哉游哉,多么地福音绕膝。追古抚今,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下,快快活活地撑篙渡船一百年的人生光景。
因万梁驿道穿境而兴,“天空之城”不仅筑就了“天上古街”,还造就了一方百年宗祠。静立在戈厂村1组核桃坪上的文氏宗祠,融合了晚清时期徽湘与巴蜀建筑风格,是柱山最具代表的百年宗祠。
据考证,万州文氏乃“派演雁门江西衡山之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移居西蜀梁邑(今重庆梁平区),后迁入万县三七甲核桃坪安居。
文氏十分看重家庭道德教化,“德锤后裔”“德隆左啟”“垂欲后坤”牌匾,以及戒忤逆、戒赌博、戒奢华、戒殴斗、戒争讼、戒淫行、戒刻薄等八条家训,告示人们良好的家风品德才是留给子子孙孙的财富或功名。
“天上古街”与文氏宗祠咫尺相隔,“天上古街”的文明星火因文氏宗祠良好的家教家风而绚丽烂漫。
“最喜与天不盈尺,可与近处问斜阳。”在柱山乡场出口处的群山环抱中,寓意“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的时来园石碑上的雕刻,让“天上古街”平添了一缕乡村现代文明之光。
“天上古街”岂止是一处古物古景,更是一处文明亮光闪烁的高地。
(谭大松 重庆市作协会员)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