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竞逐“低空” 重庆的“时”与“势”“新”与“质”
    第1眼-重庆广电
    时间:2024-03-19 10:50

    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有评论就此指出,2024年或将成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是涉及低空文旅、短途运输、城市空中交通、科研教育等多个行业的综合经济形态。竞逐“低空”,重庆如何向上突破?就在前两天,川渝签署全国首个跨省协作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合作备忘录,并成功进行了西南跨省低空目视航线的首次演示飞行。

    13号下午,在重庆龙兴通用机场,一架塞斯纳-172飞机腾空而起,以180公里的时速,飞往四川自贡。这次飞行,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低空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跨省低空目视航线就像是在低空修建了一条跨省“高速路”,今后低空飞行器可以在这个固定的航线内,简化飞行审批手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望实现“想飞就飞”。

    根据当天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川渝将共同推动开辟更多低空目视飞行航线,共建共享共用航空情报信息、低空气象信息,实现跨区域短途运输、通用航空器跨地区交付、转场常态化飞行。

    所谓低空,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在这样的空域范围,“低空+”,可以加什么?运输物流、医疗卫生、观光文旅、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伴随低空经济崛起,有关机构测算,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迈上2万亿元大关。对于重庆来说,向上突破,可谓正当其“时”。今年重庆两会,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发展行动,尤其是提到加快开辟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仰望天空,重庆具备先行优势。

    低空如何成就经济,重庆正在寻找“天空的答案”。重庆,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千万级的人口规模,为低空飞行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为全国工业重镇,重庆还拥有低空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两江新区汇聚相关企业超100家,形成通用航空“整机+核心部件+配套制造+运营+服务+金融”的产业链条;驼航科技向中国民用航空局提交适航证申请,成为重庆首家提交申请的无人机整机研制企业;丰鸟无人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首张大型支线物流无人机商业试运行牌照;重庆宗申航发的活塞航空发动机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成为业界龙头……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无论低空设备、技术,还是日益完善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都为重庆“振翅腾飞”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广阔空间。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多次提及成渝地区。比如,鼓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等等。政策给力、应用场景丰富、低空制造业完备,这是重庆竞逐低空的“时”与“势”,也是重庆制胜未来的“新”与“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催生万亿规模“新蓝海”。如何抢得先机,我们再来看看这份川渝携手签署的协同管理合作备忘录。

    首飞仪式上,重庆市委军民融合办和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签署川渝协作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合作备忘录,明确建立军民航主管部门指导、地方政府主导的跨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在各界看来,这将有力盘活毗邻地区空域资源,激发两地低空经济活力。根据备忘录,两地将共同推动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航空器研发制造企业、通航运营企业、通用机场、飞行服务保障部门、行业协会、低空飞行爱好者等共同参与的跨省低空飞行联盟,让政府和市场、生产和运行、空中和地面协同高效运转,未来,还将推动陕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周边地区加入,不断丰富低空经济业态,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高双城经济圈经济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

    不仅仅是运输物流、观光文旅,低空经济还关联新材料、电池、电机、航空器等上下游产业,横跨航空制造、信息通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数字经济等多个新兴领域,可以说,“低空经济”开辟出的是一条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的新航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巨大势能。

    怎样进一步助力低空经济创新生态加快形成?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吴伟认为,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快研发针对飞行器的山地地形适应性技术。二是制定分层空域管理政策:根据不同的飞行高度、区域特征和任务类型,实施差异化管理。三是探索空域协同化管理新途径: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模式,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打造统一且高效的空域管理体系。推动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发展,例如拓展低空旅游、发展低空物流、加强应急救援能力等等,将进一步扩大重庆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应用领域。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支持政策、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也是提升重庆低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业内看来,低空经济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升保障措施、强化市场开发力度,同时,通用航空的特点是大众化和普惠化。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供给端的拓展,还应该因地制宜,加强消费和使用端的引导,降低消费门槛,提升消费体验,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让“低空+”更深入地融入人民生活。

    (第1眼-重庆广电 傅了 张月藐 邓静 尹力 李艺 丁琳 陈力 报道)

    编辑:代修凤     审核: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