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示范。今年以来,彭水县总工会大力开展“劳模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行动”,团结引导全县各级劳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劳模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知识,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苗绣: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
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到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刺绣技术员李绍玉用多年的坚持和付出,诠释了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
“让非遗苗绣‘活’起来”一直是李绍玉的梦想。2004年,李绍玉回乡创业发展,与丈夫开办了服装培训中心。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上岗就业达3000多人,带动了乡亲就业。
2011年4月,彭水成立了以“彭水苗绣”非遗文化为主的重庆市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李绍玉作为公司主要的技术员,利用空闲时间前往全县39个乡镇开设“苗绣大讲堂”,把自己的绣品、技艺以及经验带到群众身边去,让当地留守妇女和低收入群众学习苗绣技艺,让大家爱上“苗绣”,并以订单式生产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经过多年的努力,苗绣已经在彭水大地落地生根,成为不少家庭增收致富的项目。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开展苗绣技艺培训24期,培训人员803人,解决居家就业200余人次,实现年产值160万元,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苗食:一丝一缕孕育致富之光
乡村振兴,农户增收是关键。
彭水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远周利用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特点,把种植红薯作为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的项目之一。
该公司依托当地万亩红薯基地,着重以“公司+农户+基地”的薯业发展模式,对红薯进行深加工,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据悉,该公司统一培育高淀粉红薯苗,发放给农户种植,并以0.8元一公斤的价格收购。今年,该公司产值预计达到1300万元。
罗远周介绍,明年他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红薯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让红薯产业成为该村特色品牌,为发展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苗艺:一歌一舞唱响时代旋律
彭水县原文化馆馆长、群文研究馆员王映光,始终坚持发掘一项文化,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彭水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能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工作43年来,王映光共创作辅导音乐舞蹈作品20余件,撰写民族文化研究文章10余篇,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发表。她组织《娇阿依》民歌演唱会、《踩花山》民族舞蹈,使彭水的两大特色文化活动,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世界苗乡 养心彭水”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她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和民间基层,搜集整理申报资料400余项,共申报成功县级非遗项目252个、市级非遗项目36 个。其中《彭水高台狮舞》《彭水鞍子苗歌》2项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成非遗传承基地13个、传习所5个、民间文艺团队10余个、民族文化传播公司3个。培训非遗传承人150余人,使彭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平台、有渠道,后继有人。
下一步,彭水县总工会将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全县劳模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贡献工会和劳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