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比赛到一张城市名片 忠县借电竞破圈 引人气聚人才汇财气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冲

2025-11-24 19:48

11月21日,忠县三峡港湾文体(电竞)中心成为全国电竞爱好者瞩目的焦点。一场“竞享忠州·数创未来”主题电竞音乐嘉年华汇聚了全国12个城市的选手,现场6000余个座位爆满,线上吸引了数十万网友关注。

这场盛事的背后,是忠县长达8年的电竞产业布局。自2017年起,忠县就瞄准电竞产业新赛道,通过打造“长江三峡电子竞技大赛”、承办“川渝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等赛事持续积累人气。

2025年5月,忠县承办的第三届川渝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线上观赛人数已超百万人次,这让电竞成了忠县的一张城市名片。

赛事升级
从单一承办到自主办赛

走进忠县数字电竞产业示范园,沙盘上占地3.2平方公里的电竞小镇及亚洲首个标准化、专业化电竞场馆三峡港湾电竞馆尤为醒目。

“2017年忠县首次承办全国移动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赛后却没能形成持续影响力。”忠县电竞产业相关负责人回忆。

忠县为此加快落地本土赛事。2018年,忠县电竞IP“长江三峡电子竞技大赛”应运而生,并陆续举办5届,逐步积累起人气。2023年,首届川渝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落户忠县。

“忠县具备完善场馆和丰富经验,也具有打造电竞产业的决心。”川渝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组委会表示,2025年第三届赛事已吸引5500余支战队、3万余名选手参赛。

“忠县正尝试从赛事承办方向赛事创造者转变。”忠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1日的电竞嘉年华,首次让多项比赛同台,并融入音乐节和摩托特技等尝试,就是试图打破电竞圈层,吸引更多人参与,从单一电竞赛事扩展到多元业态。”

人才根基
产业需求催生教育配套

电竞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专业人才需求。2025年9月,重庆数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学院负责人宣布办学两年来,学校已有2000余名学生,专业体系正持续完善。这所全国首所“数字产业”命名高校、重庆首所县域大学的建立,正是为了补齐产业链中的人才短板。

走进学院,VR实训室中学生正模拟电竞导播;大数据实验室里,学生正分析电竞用户行为数据。“以前没想过学电竞运营。”大二学生李晓说,“但实训条件和对口就业前景,让我最终选择了忠县。”

据介绍,该学院已开设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等4个专业,生源覆盖11省市。《忠县数字(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明确,到2026年,该学院专业将增至15个,培育电竞职业参训学员300名以上。

“我们不仅要培养选手,更要培养电竞产业链人才。”学院负责人表示,“从赛事组织、俱乐部管理到游戏开发、内容创作,都是培养方向。”

产业变现
从人气集聚到经济增效

随着赛事影响力扩大和人才体系完善,电竞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11月21日晚,忠州半岛露营公园内,比完赛的选手和观众继续享受着美食与音乐。广州观众王先生表示:“赛后还打算去石宝寨等景点体验当地文化。”

这正是忠县发展电竞的深层考量——以赛事引客流,以客流促消费。

据介绍,2024年,忠县首次尝试“电竞+美食嘉年华”模式,赛事线上直播观看人数峰值达35万,为本地文旅景点带去了新的客源。今年11月21日,融合电竞、音乐、摩托特技的电竞嘉年华,对本地住宿、餐饮等消费拉动效果更加显著。

近年来,与王老吉等商业品牌合作也为忠县电竞产业注入持续动力。王老吉品牌负责人称:“与忠县合作是电竞领域重要布局,‘电竞+美食’创新模式丰富了品牌内涵,也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电竞不仅是年轻人的娱乐,更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忠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到2026年,忠县数字电竞小镇经营主体将超4000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税收突破1.5亿元。“随着产业成熟,配套企业向忠县集聚,从赛事组织、直播制作到设备研发,一条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该负责人补充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邹密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