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天修不好一根水管,到精准新建715个充电口 云阳人和街道:小驿站藏着治理大“密码”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2025-10-09 23:08

“以前办事像‘走迷宫’,现在驿站里‘一站式’就能解决!”10月9日,家住云阳县人和街道廉租房小区的居民王显刚,指着楼下崭新的电动车充电桩,又望了望不远处窗明几净的网格综合服务驿站,脸上满是笑意。

人和街道地处云阳县长江北岸,作为城乡结合部的老旧小区聚集区,这里“城乡交织、工农混杂”的治理困境尤为突出——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6家园区企业、161家园外企业与1779名常住居民、3600余名企业职工在此共生,廉租房的民生诉求与工业园区的生产需求碰撞,本地居民的生活期盼与企业职工的服务渴望交织。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管冻裂事件,让这里的治理难题暴露无遗。廉租房小区的供水管网因年久失修冻裂,居民家中断水,企业职工洗漱不便,可街道、园区、住建委等多部门因管理边界模糊,协调起来耗时耗力,最终用了3天时间才完成维修。

人和街道相关负责人回忆说,从那时起,街道便决心以党建为统领,建立服务驿站打破“条块分割”的治理壁垒,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各方力量的“主心骨”。

创建阵地

从“迷宫办事”到“一站解忧”

“你先喝口水,租房资格复核的材料我帮你在线提交,有结果了第一时间通知你。”前不久,在人和街道桃园社区网格综合服务驿站,工作人员曾春梅正耐心地为居民李合化办理业务。驿站内,党员活动室、公共服务休息区、矛盾调解区、应急药品、充电设备等20余项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环境杂乱、群众投诉不断的“问题区域”。

人和街道抓住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机遇,以网格为圈打造网格综合服务驿站,将党建元素融入阵地建设全流程。在硬件改造上,街道不仅对驿站进行功能分区,还利用“先进院落”专项激励资金开展小区环境整治——拆除乱搭乱建的圈舍、清理裸露的垃圾、美化绿化小区环境,还增设了群众休闲座椅和运动器材。如今的廉租房小区,地面平整干净,排水沟畅通无阻,曾经的“环境痛点”变成了“民生亮点”。

更重要的是,驿站内设立了网格党支部,由社区干部兼网格长并担任支部书记,吸纳园区企业党员、社区党员、物业党员组建“党员服务队”,划分12个党员责任区,明确“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矛盾调解、需求收集”等6项职责。

驿站负责人王礼文告诉记者,党员服务队在日常隐患排查中发现,廉租房租户私拉乱接电线、飞线充电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队员们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智治平台,街道收到反馈后,不仅主动靠前解决现有问题,还举一反三,全面摸排社区居民的充电需求,最终新建了715个低速电动车充电口。

“现在下楼就能安全充电,再也不用把电池扛回家了,党员们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居民们纷纷点赞。自驿站运行以来,党员服务队累计接待群众咨询230余次,成为联系群众的“前沿哨所”。

出台机制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

“太感谢你们了,3天就帮我们招到了20名技术工人,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云阳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专程来到网格综合服务驿站,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此前,“企业招工难”“企业与居民纠纷”一直是园区企业的烦心事,而驿站网格党支部牵头建立的街道、园区、社区、物业“四方联动”机制,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3555”服务矩阵是“四方联动”机制的核心抓手。街道整合街道、园区、物管3方力量,搭建商会洽谈交流、产业工人服务、居民生活管家、劳动就业港湾、爱心交换空间5大平台,精准服务企业、产业工人、新就业群体、居民、党员5大对象,集成实现党建引领、协商议事、数据采集、便民服务、事项办理5大目标。

▲桃园社区驿站开设暑期托管营,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没人看管的问题。受访者供图

同时,针对企业职工的实际需求,驿站还开设了5期暑期托管营,设置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多元化课程体系。“以前暑假要上班,孩子没人看管,总担心他到处跑不安全,现在有了托管营,我们上班也能安心了。”园区企业职工张丽说,暑期托管营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暖心工程”。

此外,为了提升响应效率,街道还建立了“1+3+2”值守制度——1名专职党员志愿者统筹协调、3名网格员日常巡查、2名物业人员驻点服务,明确“发现问题——上报登记——分流处置——反馈评价”的全流程责任。

桃园社区造纸厂曾与居民因噪音问题产生纠纷,网格党员通过居民朋友圈发现该问题后,网格长在两小时内就组织双方协商,当天便达成和解,避免了矛盾升级。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通过该矩阵举办招聘会2场,发布用工信息26期,解决50余家企业的政策申报问题。

数字赋能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集约”

“叮!系统监测到廉租房小区2栋附近有垃圾堆积,请尽快安排清运。”在人和街道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收到系统预警后,立即调度垃圾清运人员前往处置,几分钟垃圾便被清扫干净。这是当地深化数字赋能,提升智治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

街道聚焦应用场景创新与数据资源整合,以技术迭代打破部门壁垒,以数据流通激活治理动能。在需求导向下,街道开发投用了集防溺水监测、垃圾清运调度、重点人员管控等8大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治理平台。

譬如,在廉租房小区设置的网格接件点,整合了租房资格复核、水电维修预约、老年餐配送等功能,居民通过网格驿站一站式提交需求,指挥中心会自动分拨到住建、民政等关联部门,实现快速响应。同时,街道还整合社区、企业、司法等多方调解资源,通过视频连线功能实现“居民——职工——调解员”的远程对接,将纠纷化解周期缩短50%。

为了让数据“活”起来,街道在原有20个AI智能摄像头和118个视频监控的基础上,新增了多个数据采集源:接入工业园区物业、廉租房社区的门禁系统数据,实时掌握人员流动规律;开通“工农e家”微信群,接收居民家政需求、职工技能培训报名等主动申报信息等。通过“感知设备自动采+主体主动报+部门协同推”的三维数据采集模式,实现了民生服务、生产安全、人员流动等数据的全量汇聚。

如今,数字化治理平台通过AI摄像头实时监测,让事件响应效率提升40%,其中垃圾清运调度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上门”,投诉量下降60%。“以前是群众反映了问题我们才去解决,现在通过系统预警,很多问题我们能提前发现、提前处置,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跨部门事项办理周期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2025年以来,解决各类问题60余件,现场办结率从75%提升至93%;数字化治理平台让事件响应效率提升40%,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力度和效度,为群众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