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答卷|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面全域清零 重庆探索形成山区农村污水治理经验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陈维灯 记者 李雨恒 实习生 王子蒿

2025-08-23 16:08

处暑时节,铜梁福果镇团实村,久远河蜿蜒流淌,几只白鹭飞过河面,停在河畔的树枝上。

久远河团实村段,曾是铜梁排查出的农村黑臭水体之一。经过河流两岸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以及对水体杂物堆积段清理,久远河已重现水清岸绿。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2025年8月22日,北碚区,夕阳西下,夜色将缙云山围绕。记者 李雨恒 摄

重庆以农村区域200平方米以上河流、坑塘、沟渠、水库4类水体和房前屋后反应强烈的小微水体为对象,全覆盖建立“一水一策”问题清单,因地制宜实施“源头截污控源、过程生态治理、末端综合利用”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策略。

2025年6月,重庆提前完成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全域动态清零。依托整治后的优美水体,重庆各区县还打造了一批休闲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到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一水一策”完成305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同样是在铜梁,福果镇三多村的枯井山坪塘曾经也是黑臭水体。

“一到夏天就冒泡泡,臭得很。”住在塘边的村民黄国珍告诉记者,村民都不敢用这里的水浇地,鸡鸭喝了水塘的水都会生病。

铜梁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实地调研发现,枯井山坪塘紧邻周边农田,受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缺乏补水源,塘内水体几乎没有自净能力。

“我们坚持‘一水一策’,针对排查出的每一条水体分析主要污染成因,制定治理方案,再由各镇街按照整治方案和时间表实施治理。”铜梁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枯井山坪塘的情况,铜梁采取打造水生植物净化区,形成过滤、降解农业种植面源污染的缓冲带和水体保护屏障,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水质日益变好。

永川卫星湖街道大竹溪畔的水花基地是全国知名的“淡水鱼苗”生产基地,“永川水花”是重庆市著名地理商标,鱼苗销售遍布全国各省市及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年产值3000余万元。

然而,水花基地却一度面临被关停的危机。

“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在鱼塘里加鸡蛋清和饲料,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接排入大竹溪,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大竹溪水质一度下降到劣Ⅴ类。”卫星湖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水花基地面临被取缔的危机。

为了保住水花产业,永川全面实施水花基地“水生态修复+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通过治理,不仅大竹溪又干干净净了,也避免了水花基地被关停。”水花基地养殖户石毓民告诉记者,在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上,养殖户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了发展“星湖乳鱼”养殖,延长“永川水花”产业链,助力村民增收。

目前,全市动态排查建档的1314个、305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直接惠及82.2万农村群众。

综合施策打造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3379个

秋日,璧山区三合镇新场村一组,一处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里美人蕉盛开,睡莲点点,不少村民在凉亭里休憩。

这里曾是新场村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湿地,因为自净能力差、水生植物腐烂而成为一处黑臭水体。

“第一步就是清淤,清除了底泥2600立方米。”三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淤后,从其他地方拉来1800立方米的泥土换填入湿地,再补植水生植物,又加装了650米的围栏,禁止散养家禽进入。

目前,治理后的湿地水体无刺激气味和异常颜色,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已成了一处湿地公园。

无独有偶。北碚静观镇美丽湖因上游城镇化急速发展,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管网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未经处置的居民生产、生活废水在美丽湖汇集,最终形成黑臭水体。

静观镇采取“系统治理+乡村文旅”的方式对美丽湖进行综合整治。

通过“截污控源+清淤疏浚”进行深度治理,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座,完善配套污水管网820米,上游河道清淤8.7万立方米,提高油坊河上游水质。

同时,静观镇采取“达标排放+生态修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在美丽湖流域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座,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新增生态缓冲带3460平方米、浅水湿地11338平方米,通过吸收、吸附、沉淀等自然过程持续净化水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科学利用美丽湖旁闲置院落,打造美丽乡村生态展示馆,集中展示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历程、阶段成果、环境变化进程。”静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后,每逢周末等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到静观镇素心村消暑、度假。

截至目前,重庆通过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让曾经黑臭水体变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好去处,已累计打造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39个、先行村3379个、和美院落3750个。

多措并举探索形成山区农村污水治理经验

江津白沙镇滩盘社区沛银酒店门前,4个井盖一字排开,嵌在光滑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十分显眼。

“井盖下并不是污水井,而是滩盘沟渠的河道。”白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整治滩盘沟渠黑臭水体过程中,为了对已成为暗河的一段沟渠进行清理,他们特意在水泥地面上开凿了10余个检查井。“既方便对错接漏接、破损的污水管网进行查缺补漏,又方便对暗河河道进行清淤疏浚。”

针对场镇黑臭水体成因复杂、水体自净能力差、管网老化、暗河河段较多等情况,江津采取了河道裁弯取直、场镇管网全面“体检”应接尽接等措施进行“一水一策”全面整治。

江津还创新采取以工代赈等形式自主组织群众实施,需购买服务的机械、人工、材料等费用支出事项,采取“四议两公开”方式决策,涉及的货物服务采购,由滩盘社区采购小组通过比选方式实施,具体工程费用以实际结算为准。

清淤、河道整治、新建污水管网……在滩盘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下,滩盘沟渠的整治顺利进行。如今,消除了黑臭的滩盘沟渠再现水清岸绿的景象,一度绝迹的鱼虾也回来了。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在治理过程中,重庆探索出了一条西部地区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的实践路径,为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参考借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还加强数智支撑,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巴渝治水”数字应用系统,强化河长办“智慧河长”与“巴渝治水”协调联动,建立农村黑臭水体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张监管清单”,推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推行“农村黑臭水体一件事”应用,实现黑臭水体问题点位“一张图”、治理工作“一本账”。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冲   审核: 邹密 主编: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