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溪河两江新区段:城市“暗河”蝶变“生态客厅”
2025-08-05 19:11
8月5日,夕阳西下,两江新区龙湖水晶郦城1组团旁的动步公园,陆续有周边市民前来散步。公园内的盘溪河畔,更是有不少人在此歇凉。
盘溪河内,没过脚踝的水流清澈见底,几个孩子在河里嬉戏。
▲盘溪河两江新区段的美丽景色。受访者供图
可在以前,流经两江新区、渝北区、江北区的盘溪河却是一条臭气熏天的城市“暗河”。
如今,通过源头治理和生态治污,这条穿城而过的“暗河”不仅重现水清岸绿,而且成为两江新区的“生态客厅”,并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精准诊断
从源头切断污染源
发源于两江新区人和街道的盘溪河,为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自北向南流经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天宫殿街道后进入渝北区龙山街道,再经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后汇入嘉陵江。
其中,盘溪河在两江新区范围内流域面积为16.1平方千米,河道长度为10.51千米,盘溪河在两江新区流域内还有胡家沟、六一、吴家湾、茶坪、人和、百林、战斗7座水库。
“盘溪河是典型的城市型河流。”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许伟介绍,“流域内的水库多为公园或小区内湖,河流上游‘管涵化’程度高,下游水质一度较差,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景观与生态功能。”长期以来,上游排水箱涵雨污合流、服务范围内的雨水径流污染,以及河床内源污染未能彻底清除,导致盘溪河水质持续恶化,周边居民反映强烈。
治理迫在眉睫。如何破局?
“经过数十次技术论证、专家评审和行政审查,我们确定了以‘污染物足迹法水质模型’为核心技术手段的综合整治方案,旨在实现‘清水、绿岸、智管’的治理目标。”盘溪河运维项目负责人宋克林介绍,具体治理包括“排水管网完善、溢流污染调蓄、河湖滞蓄海绵、水质提升回用、河湖绿岸打造、流域智慧管控”六大工程。
在关键的排水管网完善工程中,两江新区创新运用CCTV管道机器人、QV潜望镜等智能设备进行“精准诊断”。宋克林解释,这些设备对全流域27.8千米的排水管网进行了精细化普查,并据此实施了截污纳管、智能截流、紫外光修复等措施,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染路径。
资料显示,盘溪河两江新区段治理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完善市政管网接驳77处共3.04千米,修复排水管网27.8千米、河道暗涵破损391处;改造临时治污设施1处并进行配套管网改造1.8千米;实施防洪瓶颈达标改造3处,包括新建防洪瓶颈分流管1.28千米,新建土星段污水管1.38千米;开展2个示范小区正本清源工程。
慢行廊道
让市民“亲水”零距离
如今,在盘溪河流域的百林水库旁,一套智能分流系统正高效运行。它依据天气状况精准调控:晴天全力截污,中雨排入河道,大雨则补充湖库,确保排入盘溪河的水质达标。
这套智能分流系统就像“净水厂”,其处理的水大部分用于补充盘溪河流域生态基流,小部分则作为公园景观绿化用水。
此外,两江新区还通过河湖滞蓄海绵工程让城市与水“和谐对话”。在动步公园等区域,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态草沟等措施构建了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的良性循环。雨水先经草沟过滤,再通过透水材料渗入地下,有效削减了径流污染,补充了地下水源,全年可减少面源污染30%以上。
在此基础上,两江新区通过河湖绿岸打造工程,让河流重新融入城市生活。
“两江新区在盘溪河流域打造了城区慢行廊道10公里,河湖绿化24.6万平方米。特别是10公里的滨水慢行廊道,是‘缝合’城市空间的关键。”两江新区城管局副局长吴庆伟介绍,工程打通了以往封闭的岸线,拆除围墙、平整坡道,将分散的绿地、公园连缀成网。曾经封闭的岸线被彻底打通,常绿开花乔木与慢行廊道交织,形成“一快一慢”通行系统,跑步、露营、亲子嬉戏的场景随处可见。
其中,紧邻动步公园的百林水库滨水慢行廊道极具代表性。这里精心设置了亲水、戏水空间和主题廊道,丰富了人在步道上的体验感;从水库库尾循环泵提取湖水经过层层迭级的溪流即实现水体爆氧功能,又形成溪流景观;花廊全长约21米的童趣花廊,结合3台互动投影设施,营造趣味交互的乐趣空间,同时在廊架两侧种植紫藤、三角梅等藤蔓植物营造了紫色花廊。
水库即公园
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8月5日傍晚,盛夏的两江新区盘溪河人和水库水面映照着落日余晖,三三两两的市民出现在水库边。
“霞光、山色、碧水……这里景色美、空气又好,我们饭后都喜欢来这里转悠。”市民杨文希一家沿着水库的林荫小道散步。
人和水库紧邻照母山森林公园,有着极佳的自然生态优势。两江新区以照母山森林公园为生态基底,利用现有环境涵养水源,维护生态环境,增设多层游赏木栈道,扩大公园游赏空间,增强公园休憩丰富性。
而百林公园则依托百林水库,通过“源、网、池联动”“河、湖、景串联”以及“流域调度、网格联动”等综合措施,成为“水清”“岸绿”“智管”“创新”的城市生态公园,每天接待游客和市民近千人次。
目前,两江新区已按照“一湖一景”“一湖一公园”“一湖一主题”规划,对盘溪河两江新流域内的7座水库进行了“差异化改造”,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景。
不仅如此,两江新区还针对重庆冬季多雾的气候特点,在盘溪河沿线水库和公园实行“落叶不扫”等精细化管理。每年11月至12月,金黄的落叶与碧水相映,成了市民打卡的“限定美景”。
“生态环境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两江新区将持续推进河湖厂网一体化改革做深做实,扎实推动河长制工作,努力交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高分答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因水而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