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陈维灯

2025-07-05 21:06

7月4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0个生态文明示范点位之一的贵州柏春神鹊茶场,了解近年来贵州茶“含金量”不断提升背后的故事。

柏春神鹊茶场坐落在山峦叠翠、湖光粼粼、云遮雾绕、风光秀丽的贵阳市观山湖区朱昌镇百花湖畔。

茶园建于2005年,是以种植、生产、销售、研学、培育为一体的综合型经营企业。

目前,茶园已种植产出高端白芽(绿茶)一千余亩,年生产优质干茶五千余斤。在种植过程中,茶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生长激素,完全按有机茶园标准和相关国家、国际标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获准中国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食品安全标志(SC)证、贵阳市无公害茶园基地称号。

据了解,百花湖湖域良好的地质、地貌、区位、气候、水资源、光照、土壤等独特的生态环境,是高端白茶的理想产出地。为此,贵阳市人民政府把“神鹊茶场”作为贵阳观山湖区茶叶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园区、带动环湖上万亩白茶园的开发建设。贵阳市政府还在环湖30平方公里范围内禁止开办工业企业,杜绝污染,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造就了贵州茶“香高馥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优良特质。

截至2024年底,贵州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全年产量30.77万吨,同比增长7%;产值415.7亿元,同比增长5.3%。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60余亿元。

贵州茶“含金量”何以节节攀升?

“干净和绿色是关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正值夏秋茶采摘期。在贵州省产茶大县遵义市湄潭县,成片的茶园散落在丘陵间,茶农们在茶树丛中指尖翻飞,将嫩绿的芽尖掐入竹篓。

“现在统一使用茶叶专用肥,采用生态茶种植技术,茶叶品质得到了保证,一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谈及村里的种茶致富经,湄潭县核桃坝村茶农党小平信心满满。

“过去,村里几乎全是黄泥地,庄稼收成不好;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种茶,经过精心培育规划,形成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核桃坝村党总支书记刘庆表示,由于景色美、生态优,不少村民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核桃坝村共发展了12000多亩生态茶叶,户均生态茶园面积13亩有余,去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

作为贵州茶叶大县,湄潭县已连续五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近年来,该县持续推进“县镇村组户”五级防控体系,实施茶园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执行茶叶农残“五项检测”,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测土壤肥力、酸碱度及水源质量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化学物质残留,确保茶树生长环境安全纯净。

湄潭只是贵州做好“干净黔茶”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4年,贵州省就在全国率先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把茶园禁用农药种类在全国62种的基础上提高至156种。在农业农村部开展的茶叶质量风险监测中,贵州茶连续13年合格率达100%。

其中,贵州绿茶标准水浸出物含量40%,比国标高出6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凭借其卓越品质,2017年,“贵州绿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标。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传勇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