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首城”向“新”而行|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宜宾试出了什么?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邹密

2025-05-15 16:47

竹浆纸、竹家具、竹食品、竹机械……4月27日,在宜宾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绿色竹业产品展销会上,超1万平方米的展厅内,琳琅满目的特色竹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3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支持宜宾探索以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四川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近两年,宜宾紧扣这一定位,开展积极探索——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重塑城市产业体系,建设低碳能源网络,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观三江、览六岸、看鱼跃、望鸟飞。宜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宜视察时“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殷殷嘱托,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宜宾交出一幅含“绿”量十足的生态答卷。

▲俯瞰长江两岸宜宾城市景观。川观

一条鱼:

连续三年开展长江鲟野外繁殖试验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鱼来了!”

四月底的金沙江畔,滨江步道上游人如织。大家欣喜地发现,数十头长江鲟在江水中嬉戏,不时在水面划出浅浅的浪花。

这是2025年长江鲟野外繁殖试验的现场,这也是宜宾连续第三年针对长江鲟展开野外繁殖试验。在此前两次野外繁育成功的基础上,此次试验首次在公开水域进行,无人工干扰,是推动长江鲟种群自然繁衍的关键一步。

“好水才能有好鱼。”长期参与长江鲟野外繁殖试验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周波说,金沙江宜宾段水质不断提升,长江鲟正在不断适应天然水域的生活条件。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近年来,宜宾市统筹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对长江两岸112条小流域采取“一河一策”的方式开展治理。2024年宜宾境内国考断面水质检测显示,宜宾列入河长制管理的中小河流中,未达标水质断面由2022年11月的50条减少至3条,V类、劣V类水体分别减少94.1和93.9个百分点,长江、金沙江干流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内鱼类种群监测数量由2019年的48种增至现在的92种。

在宜宾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有一张长江流域图,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蓝色标记。每一个标记,都是一个入江排污口,宜宾段足足有655个。

“科技赋能,精准治污。”宜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宜宾已经形成了第一张长江排污口“精确地图”,对655个排污口的进行信息化记录,实行进出口断面一季度一监测一督办。聚焦源头治理,宜宾近年来启动了81个城镇污水治理项目,长江宜宾段流域内338座小水电站完成清理整改。

一个圈:

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传统产业加速绿色转型

4月25日,宜宾市江安县阳春镇,高耸的冷却塔旁矗立着粗壮的金属管道,车间内传来机器轰鸣。这是最早落户江安阳春化工园区的氯碱化工龙头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丰和锐”)。

这里的前身,是位于宜宾市核心地段的天原集团化工厂区。2010年前后,宜宾意识到沿江化工企业带来的严重污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主动设立一批化工园区,推动化工企业集约化发展。

随着化工企业有序聚集,不同产业间的循环经济圈开始逐步形成。以海丰和锐为例,公司探索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用于制造水泥。还将生产的烧碱,提供给园区内的其他下游企业,用作生产氢氧化锂;生产的氯气,作为原材料生产氯化聚乙烯和钛白粉……这里每年废水循环利用超过7亿立方米,重复利用率达98.5%,其主要产品烧碱、聚氯乙烯、水泥的每吨耗水量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目前,江安阳春化工园区重点发力“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通过培育氯碱化工下游产业集群,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江安县经商科技局党组书记、江安经开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杨清川说:“我们已先行编制了《四川江安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循环经济链条已形成,企业在产业配套、废物、废气利用以及治污等方面的循环利用收效明显。”

“以江安阳春化工园区、珙县余箐化工园区两个省级化工园区为核心,宜宾正在推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能源化工、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宜宾还将加快推动丝丽雅集团整体搬迁,将原市区内的工业老厂,升级为园区内的绿色新厂,进一步减污降碳。

一张网:

利用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

建设低碳能源网络

4月25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四川时代60兆瓦/120兆瓦时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设备即将进场,项目计划在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前投用,这是四川首个百兆瓦时级用户侧储能示范工程。如同“超级充电宝”,这里能将分布式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供用电高峰期使用。

此前,宜宾已经陆续建成多个城市“超级充电宝”,全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就于去年底在宜宾落地,这些都是宜宾能源结构转型的生动实践。

“宜宾是工业大市,随着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产业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达77.3%,必须加快构建绿色能源网络,才能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在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伴随着断路器合闸的轰鸣声,宜宾500千伏翠屏变电站主网首项大型检修顺利完成。这是继宜宾叙府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后,时隔17年建设的第二个城市电力枢纽,助力宜宾电网供电能力在2024年初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电力枢纽的相继建成,与储能项目一道,极大提升了宜宾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我们还在努力争取川南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落地,引入攀西等地的清洁电力。”国网宜宾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宜宾还正在推动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多批屋顶光伏项目在工厂车间、居民院落陆续呈现,未来2至3年,宜宾力争光伏发电总量达到10亿度。

“我们还在参照成都等地的先进思路,加快虚拟电厂建设,实现清洁能源统一调度,提升电网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工业生产的单位碳排放。”宜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审核: 郭晓静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