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大县挑大梁|全市每8度电就有1度来自这里 合川擎起重庆“电力脊梁”
2025-04-28 20:44
▲2025年4月18日,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双槐电厂)正在有序运转发电。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4月18日,重庆多地气温飙升至35℃,提前开启“盛夏模式”,这让左涛神经紧绷:“根据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近期的信息,今年全市高温日数依旧偏多,迎峰度夏又将是一场硬仗。”
左涛是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双槐电厂)(以下简称合川发电公司)总经理,双槐电厂是全市九大主力火电厂之一,也是重庆每年夏季供电的主力军。所以,左涛将微信气象群与电力调度群长期置顶,时刻关注气候温度变化与发电机组运行指令,为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夏做足准备。
合川是我市能源最丰富的区县之一,不仅“火电”能独当一面,水电装机容量也达到74万千瓦。此外,合川天然气探明储量1916亿立方米,还布局有我市首个百万千瓦集中式农光互补试点和西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新型储能电站——去年,该区年发电总量122亿度,约占全市发电总量12%,也就是说,全市每用8度电,就有一度电来自合川。
“正因如此,我们今年提出打造重庆综合能源基地,着力构建水火生、风光储、煤油气等多能源互补发展新格局。”合川区发改委主任代金川表示。
“合川速度”背后的能源担当
“最热”夏天之后,仅用88天建成“超级充电宝”
2022年8月,烈日炙烤,重庆未曾落下一滴雨。伴随高温而来的,还有迅速攀升的用电负荷需求。于是,左涛和员工们都把铺盖卷儿背到了公司里,时刻盯着调度数据和保障煤炭的快进快出,并确保随时能检修发电机组。
“那段时间,基本上眼睛一睁开就是各种数据,电力负荷,用电缺口,还要温度情况,每一项都牵动着心。”左涛回忆,但最辛苦的还是一线员工,“尤其是在锅炉旁和在户外检修的工人,都是顶着四五十度的高温在作业。”
“尽管工作强度高,咬咬牙也能坚持,但长时间不着家,家里人难免抱怨,心里很不是滋味。”合川发电公司维护车间工作人员周晓林说,那时一到晚上,总能看到不少人举着手机和家人视频通话,看着让人心疼,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坚守岗位,特殊时期只能牺牲“小家”,保障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
2022年,合川发电公司年发电量91.5亿千瓦时,占全市统调发电量10.8%,为全市能源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温大考后,合川迎来新使命。
“这件事2023年4月才定下来,7月底就要求完工投用,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合川区发改委党组成员、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英明回忆,业内建成一座储能电站至少需要6个月,而留给合川发电公司的时间仅有3个多月。
▲2025年4月18日,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双槐电厂)旁的新型储能电站正发挥储能功能。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面对挑战,合川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发改委研判土地使用情况,筛选闲置地块,同步推进征地报批、文物报告等程序;自来水、电力、交通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多方努力下,4月30日,合川发电公司顺利拿地,并于5月1日正式动工。
施工过程困难重重。“电缆铺设时,由于场地环境复杂,电缆需要拐多道弯,粗电缆不能轻易实现弯折,只能根据现场情况逐一想办法解决。”周晓林说,当时气温很高,大家长时间顶着烈日,汗水就没干过,但手上的活却丝毫没有放慢。
另一头,合川发电公司3名员工远赴北京、山东、河南,直接蹲守在制造商的生产车间,全程跟踪设备生产进度,一守就是20多天。
6月10日,第一节电池舱进场吊装。“吊装电池舱的吊车重达500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团队提前一周就开始通宵达旦论证。”周晓林说,他们换新土、铺石子、垫钢板,造了一条“新路”,才让电池舱顺利进场,之后仅用24天便完成了所有主设备吊装。
经过88天的日夜奋战,储能电站在当年7月27日终于完成全容量并网试验。仅需两小时,这里就能储满48万度电,可同时满足28万户居民高峰时段用电需求。
“这个‘超级充电宝’不仅见证了合川与企业的担当作为,也为未来打造新的储能项目提供示范。”左涛说。
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
“水火交融”“气壮山河”“追风逐日”协同发力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重庆这样一个工业城市而言,能源保障至关重要。
今年,合川提出打造重庆综合能源基地,通过“水火生、风光储、煤油气”多能互补、融合发展,为保障全市能源安全当先锋、打主力。
“这不是空穴来风。”代金川说,重庆的能源结构特点为无煤、少水、有气,能源问题主要体现为煤、电供需紧张,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保供压力持续加大。
他向记者展示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电力装机容量2993万千瓦。据测算,“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6.4%左右,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620亿千瓦时,电力缺口1203万千瓦。在坚持“外引内增、多措并举”前提下,急需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有效提升市内电源保障能力。
▲2025年4月18日,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双槐电厂)正在有序运转发电。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而合川恰恰具备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的禀赋。
“首先是我们靠近全市能源消耗负荷中心,换句话说就是靠近全市的用电‘大户’,输电距离短、损耗小。”李英明说。
其次,目前合川的火电已能独当一面,同时得益于三江汇流的天然优势,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等一批水电站先后投用,水电装机容量达74万千瓦,再加上192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两者相加已占到全市总装机容量的9%,未来双槐电厂三期投产后,这一比例将再次提高。
“水火交融”之余,合川同样有“气壮山河”的底气——数据显示,合川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916亿立方米,现有生产井101口,年产天然气2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计划在合川投资近20亿元、部署探井20口,今年合川预计年产天然气2.5亿立方米。
此外,合川亦在发力“追风逐日”。
在“追风”上,华蓥山平均海拔700米,山顶海拔约1200米,据测算年平均风速4.6米/秒,具备开发价值。合川已与国电投重庆公司签订投资开发协议,总投资4.2亿元,建设装机容量6万千瓦风电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在“逐日”上,合川已与国能重庆公司、国电投重庆公司分别签订投资协议,将建设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150万千瓦,计划今年开工建设52万千瓦。同时,合川可建设分布式光伏的公共屋顶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已与华能杭州临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几重优势叠加后,合川的综合能源产业版图已初具雏形,今年该区将力争综合能源产业年产值达到120亿元。
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
打造百亿级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
从双槐电厂出发,步行900多米,就能看到重庆蓝洋华悦洗涤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洋华悦)生产车间,连接两家企业的 700 多米长银灰色管道,承载着能源循环利用的“秘密”。
“这根管道输送的是双槐电厂造电剩下的蒸汽,蒸汽的余热被我们用来给床单、被套、枕巾、浴巾等进行消杀。”南洋华悦总经理刘昭军说,高温消杀是洗涤行业必备环节,这就需要大量稳定热能,如果靠自己建设锅炉产热,成本很高,多数企业难以承担,但靠着电厂释放的这股“余热”,能够为公司节约至少50%成本,日产值达70000元。
▲重庆蓝洋华悦洗涤服务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清洗过的被单。记者 周传勇 摄
合川发电公司商务部主任苏伟表示,发电过程中一部分热蒸汽被利用后,剩余蒸汽冷却成本高,将其输送给其他企业,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增加收益。目前公司每年产生约200万吨蒸汽,已投产3个供热项目,年供汽量约2.1万吨,仍有大量闲置蒸汽待开发。
除蒸汽外,双槐电厂产生的干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也蕴含巨大价值。“去年双槐电厂累计产生干粉煤灰50.9万吨、脱硫石膏26.6万吨。”双槐镇宣传委员任琴琴说,依托这些资源,合川正加速推进双槐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双槐热电园)建设。
目前,双槐热电园已有15家企业入驻,涵盖建筑企业、房地产业、商贸企业、服务业企业。其中,重庆骥鹏环保有限公司污泥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全年可处理30万吨污泥,将其与煤掺配后可送入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发电,剩余蒸汽又可以再次利用,每年可节约标煤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万吨。
“我们还正与酵母生产、豆制品生产、新型石膏建材、生物竹炭等10多个项目洽谈,加速扩大园区体量,并同步推进建设日处理量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为项目做好配套服务。”任琴琴说,随着双槐电厂三期在2027年建成投用,装机规模将达392万千瓦,位居全市第一,届时合川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有望迈向百亿级,为全市产业发展注入强劲能源动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