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大县挑大梁|增5%以上 !看江津如何依托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构建对外开放格局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记者  彭瑜 齐岚森

2025-04-17 21:53

▲2025年4月16日,江津区珞璜港,装满货物的货船到港卸货。记者 齐岚森 摄

“防水达标、抗压达标......”4月10日上午10时,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内,先进机电装备和物流产业园首段30米定制管沟正有序施工。随着专家一声“验收达标”,中国一冶现场施工经理付喆大大地舒了一口气,随即发令,“浇筑!”

定制管沟有“地下动脉”之称,位于地下6米至7米,在技术层面属于超危大工程,后续将集成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等多个专业系统,是园区“智慧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段30米定制管沟通过验收,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付喆兴奋地说,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示范性工程进入施工新阶段。

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是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的重要抓手。江津片区规划面积占整个产业园先行区规划面积的58.4%,其建设成效事关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大局。

去年4月18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先行区启动建设,江津将其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加快推动枢纽能级提升、产业发展提速、国际合作提质,努力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中率先成势、率先见效。

一年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累计签约开工75个项目、总投资46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江津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以上,预计全年增长6%以上。

枢纽能级提升——全力以赴拓宽通道畅达全球

4月12日上午11时,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下称小南垭),调度员陈健刚送走一列满载“重庆造”汽车零配件、微耕机配件的班列出发驶向钦州港出口,一辆满载椰糠、椰壳纤维、纸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铁路回程班列又抵达小南垭。

▲2025年4月16日,江津区珞璜港,装满货物的货船到港卸货。记者 齐岚森 摄

“比过去忙多了。”陈健放下刚端起的茶杯,迎了过去。2019年,他刚到小南垭时,只有五条铁路到发线,运输货物以煤矿、磷矿等大宗货物为主,还只是个小站舍。他感慨道,“6年时间,铁路到发线增加到12条,另外还新增了13条货物线,钢材、化肥、木材、牛奶都能运了。”

小南垭既是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的货物集散中心,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点,占地1500亩,成功获批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货场年集装箱作业能力可达到40万标箱。

在距离小南垭站14公里外的珞璜港,同样一派繁忙。一台圆桶式翻车机夹起车皮、快速旋转,将从陕西运来的煤炭倒进底部皮带机,输送到露天堆料场。今年,这里还要增加一台集装箱装卸设备,码头效率也将提升一倍。

去年,珞璜港可谓好事不断:5月舟山至重庆江海直达航线首航测试班轮到达珞璜港,开创万吨级海轮直达长江上游先河;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珞璜港;9月珞璜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通过重庆海关验收;11月珞璜港获批重庆首个原木期货指定车板交割场所。今年,为提升枢纽能级,珞璜港正加快完成水运开放口岸联检设施建设。

......

现在,珞璜港已成为全市五大区域性重点港口之一,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000万吨,集装箱作业能力达到60万标箱,并且通过6公里铁路专用线与小南垭无缝接轨。

“内外联动,四向齐发,通达全球。”江津综保区管委会(珞璜工业园发展中心)主任袁理介绍,强化区域协同“微循环”,实现了“半小时中心城区,一小时江津全域,两小时周边城市”通达目标;打通出海出境“主动脉”,东向江海联运航线直达上海、浙江舟山,南向经北部湾直达东盟,西接中欧班列网络,北向依托“渝满俄”班列通达俄罗斯。“初步形成了内畅外联十大通道格局,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60个港口。”

而今,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已形成“开放口岸+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综保区+铁路和水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开放平台体系,累计开通中越、中老、中老泰等10余条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首次实现中老泰马跨境班列双向对开,东南亚班列线路进一步延伸至中南半岛末端并跨越马六甲海峡。

今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计开行401列,运输20074标箱,同比增长21%,全市占比40.1%、排名第一。

产业发展提速——全力以赴聚优成势集优成链

一年前,与珞璜镇一江之隔的支坪镇还是荒芜一片,而今却是井架林立、机器轰鸣。

“变化大哦,有港口、有火车站,将来还有园区。”4月15日上午,在支坪镇花铺社区观景平台,原社区党委书记吴善芝指着眼前忙碌的景象介绍:“听说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枢纽港产业园才落户这里。”

正如吴善芝所言,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大标志性项目,承载着联动周边发展、辐射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使命。江津支坪片区、珞璜片区纳入了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一江两岸、三片联动”先行区内。重庆先进机电和物流产业园就落地支坪片区,总投资300亿元、占地13.5平方公里。到现在,首开区完成总工程量10%,年底前主要建筑实现封顶。

记者了解到,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6个基础设施项目均已开工,其中江津区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货区改造项目已建成投用。G348珞璜港至支坪段改建工程、支坪长江大桥、中梁山隧道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2025年4月16日,江津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各种精美的商品琳琅满目。记者 齐岚森 摄

“枢纽港产业园基础在枢纽,核心是产业。”袁理介绍,突出产业发展提速,江津组建4支专业招商攻坚队伍,围绕先进成套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央企、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枢纽港产业园,打造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到目前,中冶赛迪低碳机电装备成套、菜鸟天猫国际保税西南自营仓等项目相继落地;引进的威马农机研发中心、科马通机及智慧农机生产基地等15个通机农机项目,形成了链条完善的通机农机、摩托车产业集群。

4月11日傍晚,又一个周五例行调度会如期召开。园区、平台公司、企业等围坐在办公桌上,摊开地图、打开文件,围绕一个个项目,谈进度、说问题、拿解决办法,直至深夜。

“三会联动就像三把钥匙,打开不同层级的梗阻。”江津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陶银超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园区构建起联席会、调度会、现场办公会立体化攻坚体系,解决不同层级的问题。

现场拍板、限时办结。 “三会联动” 加快了项目进度。到目前,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75个项目开工率达88%,已累计投产项目31个,预计年底投产率将达68%,东盟农产品冷链分拨中心、赛迪电气、中联金先进材料等27个项目也将建成投产。

国际合作提质——全力以赴互促共进互利共赢

前不久,坐落于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的威马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马农机),又一批农机借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从小南垭出发驶向东南亚。

▲2025年4月16日,江津区,重庆科马工贸有限公司,装配车间流水线上工作人员忙着赶制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

“我们80%的订单来自海外。”威马农机是江津区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上市企业,专注于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及其他动力机械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威马农机副总经理王帅介绍,企业80%的核心零部件实现自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160项,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前不久,威马农机还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进出口企业100强榜单,现在正加速推进美国子公司以及欧洲商务处、俄罗斯商务处等其他海外办事处渠道网络建设,持续开拓新兴海外市场。

威马农机的海外布局远不止于此。4月初,远在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一座名叫诺威斯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下称诺威斯动力)的厂房刚刚竣工。

“这是威马农机在泰国的新工厂。”王帅指着规划设计图介绍,新厂总投资1800万美元,占地约86亩,建设规模4.4万平方米。眼下,技术团队正在新厂房进行铝合金压铸机、焊接工作站及涂装产线的安装调试。他说,“在海外建厂,从‘后卫’转变为‘前锋’,标志着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威马农机落子泰国,只是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国际合作提质的典型个案。去年,江津参与策划并推动中老泰“三国三园”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与泰中罗勇工业园、老挝万象物流园、老挝磨丁经济特区等境外园区达成战略合作,着力构建“装备成套+散件组装+本地化运营”跨境供应链协同体系,共同打造“前置仓+跨境物流+保税加工”的双向集货中心。

现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依托“三国三园”建设持续壮大农产品进出口和原材料进口,引导重庆制造企业沿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泰国、老挝投资布局;合资成立的国际供应链企业——环球丝路(重庆)枢纽港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正在拓展业务,为“三国三园”经贸产能合作提供高效优质物流运输和供应链服务。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开放前沿阵地,枢纽港产业园正在改写区域经济版图。”站在珞璜港观景平台,袁理指着川流不息的货轮感慨道。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集成“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优势,汇聚产业、人才、政策优势,推动威马农机、昌明摩托等龙头外贸企业,源源不断地将各类机电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等优质产品销往海外,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助力国内产能出海、渝货出海、海货入渝,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注入了强劲动力。”

枢纽牵引开放,开放驱动发展。据统计,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运贸一体化”班列高质量开行,2024年实现出口汽车整车(含KD件)超9000辆;2025年一季度江津综保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1.7亿元,同比增长23.3%。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