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镇”能量|石材经销商邱龙进:投“石”问路建成西南最大石材城
2025-03-11 07:40
人物名片
邱龙进 ,38岁,重庆渝铄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从事石材加工贸易13年。2022年12月,他到合川区渭沱物流园创建石材城,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城。如今,这里集聚了20多家石材经销商,为当地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
3月1日下午,合川城区郊外渭沱镇的重庆(合川)国际石材城,人头攒动。
不到半天时间,重庆渝铄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渝铄实业)副董事长邱龙进,就忙得团团转:先是接待了三拨四川、贵州来的石材经销商,咨询入驻国际石材城的事;随后又安排工人向重庆中心城区、成都青白江石材市场,发了3车大板(原石切割后的半成品)。
“石材城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已具备原石切割、石材加工、大板贸易展示的能力!”邱龙进告诉记者,目前,石材城集聚了西部地区20多家石材经销商、原石企业,他们的抱团入驻为当地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
石材城占地3120亩,是渭沱物流园举足轻重的“大块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城。”合川区招商投资局局长蒋光平对此充满期待。
▲2月21日,合川区渭沱镇重庆(合川)国际石材城,重庆渝铄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邱龙进。 记者 李雨恒 摄
事实上,位于涪江边上的渭沱镇,既没有丰富的石材资源,周边也没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这座石材城为何会凭空拔地?
▲2月21日,合川区渭沱镇重庆(合川)国际石材城,邱龙进(右)在检查石材。记者 李雨恒 摄
摸着“石头”过河
为降低运输损耗风险准备建大型石材城
石材城落户渭沱物流园,与邱龙进的一段创业经历有关。
出生于潼南区新胜镇的邱龙进,如今从事石材生意有13年。2013年,在一次聚会上,他从朋友那里得知,石材市场前景广阔。经过调研,当年便决定放下当时手中的业务,转行做起了石材生意。
但当时在整个西部地区还没有原石加工厂,从事石材加工贸易的经销商,只有两种方式获取石材大板:一种是将贵州等省市的原石运往2000多公里的广州云浮、福建水头石材市场加工成大板,然后再把大板运回销售地;第二种是直接到上述两个市场,进购大板。
经过比较,邱龙进选择了第二种模式。“这种模式,精力虽然要花得少些,长途运输带来的损耗风险同样不可避免。”邱龙进说。
2017年12月的一天,邱龙进从福建水头拉了一车价值60多万元的大板运回重庆,当卡车翻越贵州一座高山时,遇上雨雪天道路打滑,车辆颠簸不已,大板破损严重,直接损失20多万元。
“如果就地就近对原石进行切割加工,就能避免大板长途运输,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思索再三,2018年底,邱龙进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一座集原石加工、石材展示交易等于一体的大型石材城,这样不仅能填补西部地区无原石切割加工的空白,还能借此汇聚起一大批原石企业、石材经销商抱团发展。
时机很快到来——2019年,由于城市功能的调整,位于重庆中心城区的含谷、走马、西永、巴国城四大石材市场计划外迁,这让邱龙进看到了机会 。
▲2月21日,合川区渭沱镇重庆(合川)国际石材城,邱龙进(左)与工人讨论作业细节。记者 李雨恒 摄
投“石”问路
石材城落户渭沱物流园
这个大型石材城到底该建在哪儿?
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邱龙进带领团队先后到重庆江津、大足以及四川南充、广安等川渝20多座城市进行了考察。直到2021年7月,在重庆石材协会的推荐下,邱龙进找到了蒋光平。
“我们渭沱物流园作为重庆北向通道的一个重要枢纽,是重庆2017年规划打造的一个承接主城、辐射渝西、川东,并面向中欧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其规划面积有近8平方公里。境内不仅有多条高速公路穿过,还有渭沱港以及规划建有渝新欧渭沱货运站、综合物流保税中心等,交通物流运输十分便利。”听完蒋光平的介绍,邱龙进动心了,希望石材城落户到渭沱物流园,但在一番商谈之后,蒋光平却拒绝了他的要求。
“物流园的定位是重要物资的集散地,如东南亚的木材、水果等。而石材城需要3000多亩的用地,占了整个物流园12%的土地,如此大的一个项目,出乎我们的意料,很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风险很难把控!”蒋光平解释道。
不气馁的邱龙进,几天后再一次找到蒋光平,并将一份石材城的可行性报告,放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紧接着,合川区里找来专家对可行性报告进行了评审,同时对渝铄实业的资产、资本、法务等一一进行了核查,另一方面区招商局、规资局、物铁公司组成调研团到福建水头石材市场,进行了3天的实地走访。回渝后,他们又对重庆本地的石材经销商做了问卷调查。
“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我们认为石材城可满足西南地区原石的就地就近加工以及大板的供应需求,甚至还可以辐射云贵川陕甘等8省市市场,规划3000多亩的用地规模是可行的。”蒋光平说。
2022年12月27日,石材城正式落户渭沱物流园。
▲2月21日,合川区渭沱镇重庆(合川)国际石材城,邱龙进(右一)在介绍石材。记者 李雨恒 摄
金石为开
20多家经销商入驻石材城
经过1年多的建设,去年5月,石材城迎来了正式投产。
走进石材城5号厂房,占地上万平方米的大板展示区映入眼帘。山水玉、东方鱼肚白、星脉蓝、宝格丽灰……琳琅满目的大板看得眼花缭乱。再往里走,3台砂拉锯,不停地对原石进行切割。另一侧,10多名工人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对大板进行背网加固、补胶、打磨、抛光……
“共有10条沙拉锯,目前开了3条,一个月能加工上万平方米的原石。”邱龙进说,重庆有了原石的切割加工后,现在石材的价格降了下来。以一张普通的云朵拉灰大板为例,过去,算上运输和大板运回来后的二次加工成本,石材市场价为150元/平方米,现在省去20元/平方米的大板运费后,石材则降到了130元/平方米。
来自成都青白江石材市场的经销商沈金洪向重庆日报记者算了笔账:以前从福建水头拉大板的运输成本在30元/平方米,现在到物流园拉大板的成本仅为2元/平方米,“运输距离短了,成本自然也就降了。而且,现在早上去进货,中午就可以放到市场卖。到这座石材城进货,省钱省时!”
同时,石材城正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周边的石材经销商以及石材工人齐聚石材城,形成一条原石切割、石材加工、展示交易的上下游全产业链。
金石达石业负责人唐成现在更愿意将云南开采的原石,运到石材城进行切割加工,并在石材城租了2000平方米的仓位,发展起石材产业的前店后厂模式。“除节约30%的成本外,买家还能在此实地参观石材加工的全过程。”
见合作伙伴唐成入驻石材城,去年12月,荣鼎石业负责人林业宝也租了1.5万平方米的厂房,从事大板的二次加工销售。同时,工人卢仁辉也辞掉福建的工作,来到石材城重操旧业,干起了石材抛光、加固等。如今,已有近千人来到石材城,忙碌于石材生产、销售各种岗位。
截至目前,石材城已吸引云贵川等20多家原石企业、石材经销商入驻。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铁公海联运,缅甸等国外原石也运抵石材城进行切割加工。
蒋光平说,到2032年石材城全面建成后,将吸引22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入驻,石材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00亿元,带动10万人就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