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掉23万吨氯化氢 长寿飞华环保把废气变原料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左黎韵

2025-02-05 22:13

“新年好!”2月5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长寿经开区飞华环保氯化氢回收利用项目车间内,长寿飞华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华环保”)董事长李定山身着藏青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前来看望慰问一线工作人员。

▲2025年2月5日早上,长寿经开区重庆飞华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巡检生产设备,确保春节后第一天的生产安全。 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项目9台电解槽全部满负荷运转,30名一线员工也已全部返岗,我们实行三班两倒开启正常生产。”项目车间负责人侯兵说。

长寿飞华环保是重庆巴斯夫MDI(一种主要用于合成革、弹性纤维、粘合剂等产品生产的新材料)产业链配套企业,这套装置每年可帮助巴斯夫处理23万吨氯化氢废气,电解后的氯化氢生成氯气,再作为原料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一墙相隔的巴斯夫MDI项目基地。

将23万吨氯化氢废气转化为18万吨氯气

现场,设备轰鸣, 密布的粗大管道将一座座银色塔罐连通起来。工人们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调试阀门,核对着压力、压强等运行参数。“装置投用后解决了巴斯夫酸性废气处理的难题,让前端MDI产能实现大幅提升。“李定山说。

▲2025年2月5日早上,长寿经开区恩力吉热岛中心控制室内,工作人员们正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早在2010年,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看中长寿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将年产40万吨的MDI项目落户长寿经开区,计划在这里建设世界最大的MDI生产基地。然而装置建成后,废气氯化氢的处置却成为最棘手的难题。

氯化氢不能直接排放,传统处理方法是将其溶解于水生成盐酸,再卖给下游市场。但巴斯夫产能太大,每年仅处理氯化氢就要合成近80万吨的盐酸,下游市场根本无法消化,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降低前端产能。李定山告诉记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巴斯夫MDI生产装置平均开工负荷基本维持在40%左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经过研讨,最佳的解决方案便是引进德国技术,将氯化氢电解为水和氯气,水直接排掉,氯气则作为巴斯夫生产MDI的原料循环利用,既解决了废气处理的问题,又节省了一笔原料成本。彼时,刚从重庆化医集团独立出来的飞华环保承担下这一艰巨的任务,时任公司总经理李定山全程参与了项目建设。

李定山记得,项目筹建时,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紧缺,整套设备全部采用德国技术,对团队要求很高,而公司现有的团队力量明显不足。

期间,他们多次前往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吸纳招引关键性技术人才,可因为飞华环保还是一家新公司,很少有年轻人才愿意加盟。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长寿区适时推出了优才计划,这才吸引到一批优秀人才进驻。

随即,他们组建起20多人的核心团队,在与德国供应方展开多次研讨后,最终掌握了设备核心原理和操作技巧。2017年,一期9个电解槽陆续投用,具备将23万吨氯化氢废气转化为18万吨氯气的年处置能力。

近20道环节实现国产化替代

“ 这几年,我们迎难而上,不断消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国产化改造,使整套氯化氢装置有近20道环节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侯兵告诉记者。

氯化氢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设备容易磨损。一次,一台电解槽的隔热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他们向生产设备的德国厂商发出售后要求,得到的回复却是,库存有限,至少20周才能发货。

进口隔热器附着着一层特殊的抗腐蚀材料,当时国内没有替代的产品。除了等待,他们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前前后后用了大半年时间才拿到设备,期间我们只能被迫关停一部分产能,损失很大。”侯兵回忆道。

这次经历让飞华坚定了国产化改造的信念,隔热器成为突破口。很快,在一次行业大会上,侯兵认识了一家国内材料商,双方达成合作进行隔热器的联合开发。

“防腐蚀材料是最大的难点。”侯兵说,起初他们打算用搪瓷制作隔热器上的抗腐蚀涂层,但搪瓷的损耗率太大;合作方又提议用塑料来替代,可大家找遍了市面上所有的聚合材料,却都扛不住反应过程中负压、高温的苛刻环境。

整整半年时间,研发团队都在两个厂区来回奔波,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最终锁定了碳化硅这种新型材料,通过不断改进材料性能,提升它的耐温、耐磨损能力,终于顺利将其用在了装置的隔热器上。

目前,整套装置中有近20道环节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不仅逐步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也为生产节约了大笔成本。侯兵告诉记者,譬如,原装设备中的压缩机全部采用德国西门子技术,每六年就要更换一次,花费高达800万元,而现在他们通过自主研发,已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国产备用设备,成本价不到30万元。

低碳改造 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000多吨

记者在飞华环保中央控制室内看到,一面宽大显示屏上各个反应环节的运行情况实时展现,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轻点鼠标,就能远程控制进料出料。

“目前,整套氯化氢废气装置的处置流程全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这带给我们的惊喜绝不只是生产效率。”侯兵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检测到实时能耗数据偏高,他及时调整了生产方案,能耗值很快就降了下来。

飞华的投产解决了巴斯夫MDI项目氯化氢尾气的处置难题,去年,巴斯夫又上马了MDI优化提升项目,MDI年产能从40万吨提升至53万吨,实现超负荷生产。“随着巴斯夫不断加大产能,对我们尾气处置的要求也更高,这倒逼着我们去思索节能降碳,让整个过程变得更低碳、环保。”李定山说。

2022年,一场针对生产线的改造拉开序幕。电解槽是整个氯化氢处理中的核心装置,可以说是整套装置的“心脏”。期间,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对电解槽进行了升级改装,彻底解决原有电槽因使用老化而出现的槽电压不稳,阴阳离子交互效率低等问题。

在此过程中,他们又配套实施了数字化改造,对多个生产环节进行了流程再造,借助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生产数据、设备运行状态、生产环境参数等信息,推动生产过程智能调控节能。

“随着一系列新技术的上马,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李定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较于老式电解槽,现在每个电解槽每年能节省18万度电的能耗,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多吨。

今年,飞华环保还将在氯化氢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同步开展贵金属回收利用,对整个氯化氢电解过程中产生的贵金属离子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