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份建议,看北碚作答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
2025-01-20 18:55
▲2024年5月10日,北碚区缙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峰,仿佛仙境一般。整治后的缙云山满目翠绿,秀美如画。 首席记者 龙帆 摄
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党支部书记陈贞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引发广泛关注。
建议提出,加快乡村民宿转型升级,做大缙云山民宿集群,从而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更好贯彻落实“两山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违建突出问题作出批示,重庆第一时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整治亲历者,陈贞见证了当地百姓从反对抵触,到理解支持,再到积极配合参与的全过程。如今的缙云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如果说,生态环境改善是缙云山综合提升“前半篇文章”的重点,那么在作答“后半篇文章”时,北碚区又该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呢?
“我想带着村民把产业搞起来,荷包鼓起来”
隆冬时节的缙云山,成片的红豆杉、香樟林苍劲挺拔,绿树掩映下的农家小院屋舍俨然,一幅秀丽的生态画卷。
▲2024年7月13日,北碚区缙云山缙闲居民宿,旅客正在拍照留影。当日,缙云山原住民农家乐升级改造项目,首家民宿开门营业。 首席记者 龙帆 摄
缙云山是我市唯一一个位于中心城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山上的村民将自家农房改造为农家乐,又逐年投入在周围私搭乱建,一处处违规建筑蚕食着林地资源,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
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以来,我市三年累计投入28.95亿元,拆除违法建筑,探索生态搬迁,系统修复生态,使山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截至2020年底,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累计拆除保护区违法建筑8.8万平方米,整治突出环境问题269个,栽种植物77.4万株(棵),生态修复约10万平方米。
环境变好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山上的农家乐带来沉重一击。游客减少、客单价低、业态低端没有吸引力,农家乐生意一落千丈。靠山吃山几十年的村民,一度陷入迷茫。
来自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综合整治后的缙云山一度呈现“三低”现象:游客满意度低、老百姓获得感低、生态价值转化效能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正是践行总书记思想,回应民生呼吁的关键。”北碚区文旅委主任胡一珊说,在 “前半篇”文章中,我们做了很多“减法”,在“后半篇文章”中,我们则要做更多“加法”,甚至是“乘法”,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去年以来,北碚区加快推进缙云山“一心四片”改造提升,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为核心,统筹缙云山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加快培育红色研学、绿色科普、高端康养等文旅产业,以缙云山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为牵引,全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将农家乐升级改造成民宿,就是其中一个“小切口”。
▲2024年7月13日,北碚区缙云山缙闲居民宿,旅客正在参观房间布局。 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区文旅委会同镇街、村社,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寻求破解之道。陈贞全程参与,有段时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忙着走访村民。她说:“缙云山环境整治时,村民们配合我做了很多工作,现在环境好了,我想带着村民们再把产业搞起来,让大家的荷包都鼓起来。”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
“王工,来我家坐坐”“王工,你上次设计的草图我们一家很满意”……走在山林间,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王求安不时会遇到村民和他热情地打招呼。
一位北京来的设计师为啥和村民这么熟络?
时间回溯到2023年3月。彼时,王求安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了海南国际文创周,在活动中遇到了专程寻来的北碚区相关负责人。
不同于社会资本主导的民宿改造项目,王求安和其团队从事的乡建以村民为主体,由政府负责引导、配套、指导,对一个村乃至一个片区实施民宿集群建设。
▲2024年5月20日,北碚区缙云山,正在进行改造的民宿。 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在听完王求安的主旨发言后,参加活动的北碚区领导当场表示‘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胡一珊说,双方一拍即合。王求安团队受邀进驻缙云山,联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着手缙云山民宿集群的打造。
同年7月,一场题为《完全以村民为主体的乡建实践》的主题演讲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乡村振兴大讲堂开讲,主讲人正是王求安。他以团队在陕西省留坝县打造的乡建项目为切入点,回答了“在乡村盖房子,谁才是主体”的问题,并邀请到几位留坝村民现身说法。
那天,陈贞竟带着村民来捧场。在鲜活的案例中,村民们直观感受到乡建实践的成效,希望的种子在心间悄悄发芽。
于是,陈贞趁热打铁召开了缙云村民宿发展的第一次村民大会,没想到,部分村民的反对异常激烈——
一栋农房的改造成本大约在一两百万元,有村民直接说最多只能拿出20万元;考虑到空间优化和实施配套,民宿改造时往往需要将两三个房间合并为一间,有村民担心生意做不走,打起了退堂鼓……
▲2024年5月12日,北碚区缙云山,缙云村党支部书记陈贞(右二)正在给“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右三)介绍缙云村的情况。 首席记者 龙帆 摄
陈贞等人挨家挨户走访,搜集村民的顾虑、建议,会同镇里及相关部门反复商讨,形成意见上报。经过综合研判,北碚区委区政府决定:由政府整合480万元,聘请王求安团队提供陪伴式设计,同时出台贷款贴息、完善配套、培训业主、宣传营销等一揽子政策。
2024年2月8日,是缙云山首批民宿改造签约的截止日期。一大早,胡一珊的办公室就挤进了四五户缙云村村民。大家最关心的就两个问题,一是政策会不会变,二是陈贞会不会走。疑虑打消后,当场就有3户率先签订了民宿改造协议。春节过后,又有8户村民陆续签约。
去年3月,北碚区正式启动缙云山乡村生态民宿营造项目,对核心区及缓冲区以外的农家乐进行集中改造升级,打造区域民宿品牌“缙云·山宿”,首批签约农户20余户。
“乡村是谁的?是村民自己的”
看着铺满屋顶的一排排青瓦,任清海站在院坝前惊叹:“真好看!”
搞了20多年农家乐,任清海以前信奉的原则是“要致富、多铺床”,高峰时期,他的青龙山庄一共有60多个床位,一个月的流水就有上万元。
可这几年,任清海明显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为抢夺客源,农家乐之间拼命杀价,客单价从100元一天包吃包住,降到80元、60元,有时甚至还要出去拉客。
“再这样下去,连稀饭也喝不起了!”改建民宿的想法,任清海老早就有了。2018年,村里组织农家乐业主到浙江莫干山学习考察,他亲眼见证了好山好水带来的美好前景。“同样是农房,改造成民宿后,一杯冷饮就要卖28块!”回忆起这个细节,他至今感慨不已。
在成为首批签约农户后,王求安为他家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驻场设计师结合他的喜好和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了设计方案。
“设计师帮我把很多想法变成了现实。”任清海告诉记者,他喜欢中式建筑,设计师就将外墙原来的白瓷砖铲掉,设计成灰白色的涂料墙,营造出巴渝民居的氛围感;用原木设计飘檐,涂上哑光质地的油漆后古朴别致;重新规划了房间结构,将不必要的挡墙推掉,原来的两三个房间合并成套房,又设置了露台、洗漱间等功能分区,原来黑黢黢的房间一下子变得敞亮,风景扑面而来。
看着焕然一新的农房,任清海高兴不已,特意给青龙山庄换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山隐民宿。
“团队为每户改造村民都建了一个微信群,一共建了20多个。”王求安说,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设计师会随时与村民沟通,第一时间获悉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帮忙出主意,怎么省钱、怎么赚钱,“这不仅是出于对村民意愿的尊重,也是为了挖掘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在地文化传统,打造‘一户一特色’的民宿业态。”
在设计师的引导下,连顺山庄老板肖凤发挥自己的茶艺爱好,采用去客厅化设计,将客厅改建为茶室,用掺杂了稻草的墙面漆进行全屋粉刷,成为全村唯一一家以茶文化为卖点的民宿;缙闲居老板刘武在客厅里安装了壁炉,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将民宿的烟火气瞬间拉满,主打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任清海则把心思放在菜品创新上,自创了鲜笋的四季吃法,春天用楠竹笋炖鸡,夏季有凉拌刺竹笋,秋冬则用新鲜的方竹笋清炒腊肉。
“乡村是谁的,是村民自己的。”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教授潘家恩表示,有的地方搞乡建是领导点菜、干部炒菜,但炒给谁吃没人关心。在做缙云山民宿改造时,北碚区委区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将设计师与村民链接起来,发动老百姓参与,并从中获利,“而不是将整个民宿项目包装成一场艺术家在乡村的‘自嗨’。”
“现在民宿前景很好,不比在城里找的工作差”
走进缙闲居民宿,壁炉传导出的热量温暖了整个房间,架在炉子上的开水壶正烧得呼呼作响,两只猫咪蜷缩在炉边,慵懒地打着盹。
▲2024年7月13日,北碚区缙云山缙闲居民宿开门营业。 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去年7月13日完成整体改造后,缙闲居民宿开门迎客,这也是“缙云·山宿”集群里首家开业的民宿。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刘武给他家的两只猫分别取名为“七月”和“十三”。儿子刘豪将两只猫的日常剪辑成视频发布到网上,收获了一大波粉丝,甚至吸引不少小姐姐专程到民宿来撸猫。“现在我们的房间数少了,收入却增加了,因为客单价上去了。”刘武告诉记者,民宿刚开业,就有位上市公司老总来住了半个月,消费了一万多元。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任清海。改建后的山隐民宿虽然只有10多个房间,但客单价有四五百元。游客量少后,他还有更多时间来打理民宿的装潢和布置。
截至目前,缙云山已有3家民宿提档升级后开门营业,其余20余家正加紧改造中。“到2025年底,我们力争新建改建近80户。”胡一珊说。
产业发展了,乡村面貌也在悄然变化——
过去,缙云山上的90后、00后大多在重庆主城上班,逢年过节都不愿在家里久住。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回到山上,和父母辈共同经营民宿。“爸爸妈妈当厨师,我负责运营推广。”任清海的女儿、26岁的任文巧成了山隐民宿的主理人,她说,现在民宿前景很好,不比在城里找的工作差。
村民的向心力也在增强。“千年红豆杉不言,扎根在古老的缙云山…… ”走在乡间小道上,时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哼唱着小调。这是他们自创的村歌,质朴的歌词唱出了村民心声,反映了缙云山的新变化。
山上的民宿产业还带动山下旅游发展。去年底,缙云村就联动山脚的新北温泉公园,推出了住民宿、泡温泉的活动,吸引不少机关单位、大型国企过来搞团建。
相关新闻
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需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作答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并非一帆风顺。
受生态红线所限,当地普遍在将农家乐升级改造成民宿这个问题上存在“三怕”:政府怕违建,村民怕风险,企业怕踩线。这导致有的家家乐,业主在改造时心存顾虑,方案一改再改;有的农家乐,两家紧挨在一起,一家想改,一家持观望态度,只能改造半边,给设计施工带来不少难度。
随着游客的涌入,民宿业主的服务观念、市场敏锐度、特色产品的供给等均有待提升,配套设施短板也需要尽快补足。诸如此类问题,当地政府在实施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不断尝试解决。
此外,北碚区澄江镇副镇长陈运鹏告诉记者,夏季是缙云山的旅游旺季,而此时重庆气温偏高,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一旦碰上封山,游客无法进入缙云山,山上的民宿将因此受到影响。再加上缙云山的旅游季节性较强,冬季的经营还需要创新突破,这是制约民宿发展的一大短板。
据了解,为了升级改造,缙云山签约农户每家每户的投入都在上百万元以上,如何让农户尽快收回投资,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又一个课题。正如陈运鹏所说,“要做好缙云山生态整治提升‘后半篇’文章,我们仍需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