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村居成立公司抱团“搞事业” 年收入两年提高4倍
2025-01-08 21:02
▲包鸾镇凤凰观景台前,村民们正在栽种油菜。记者 周传勇 摄
1月7日,丰都县包鸾镇凤凰观景台前,细雨纷飞,来自龙井社区、包鸾村、花地堡村、飞仙洞村等村居的近20名群众正紧锣密鼓地栽种油菜。他们要赶在本月20日前完成100亩地的栽种。
“聘请大家的企业是各个村居合资成立的,干完这单活每个人都能赚2000多元,不仅群众多了收入,村集体也能增收。”包鸾镇鸽子坝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武说,2022年,全镇13个村居集资199万元注册成立公司,抱团“搞事业”,如今两年过去,村集体年收入从2万元提升到1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增加了约1000元,打破了发展难的窘境。
单打独斗失败,13个村居抱团成立公司
包鸾镇辖区面积184.3平方公里,现有1个社区、12个行政村。无资源、无产业、无资金、无人才,是镇里许多村子的现实写照。
如何让村民和村集体都增收?
2019年,鸽子坝村进行了一次尝试,由于资金有限,村委会只流转村里50亩连片土地,用于种植玉米和大豆,并聘请村民来管理,以此解决村内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当年庄稼长势还不错,收了一万多斤玉米和几百斤大豆。”吴文武说,本以为能卖出个好价钱,但他们到县内寻找买家时发现,超市对玉米和大豆的需求量很大,但价格也压得低。
村干部辗转跑了多家超市和菜市场,都不尽如人意。仅靠村内的产量根本无法与一些种植大户竞价,上万斤玉米和大豆被迫滞销。
村干部只能开车拉着玉米、大豆到丰都城区、重庆主城区摆摊叫卖。那段时间,全村的干部轮流外出卖玉米,一斤5毛、1元、2元,积少成多。最终玉米卖了7000多元,大豆卖了1000多元。
“那一年,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但村民增收了。”吴文武说,当年的农产品收入加上国家补贴共近两万元,减去5000元的土地租金,剩下的钱几乎全给村民发了工资。
接下来两年,鸽子坝村依然按照原有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始终不见起色,2021年,不得不选择放弃。
有了这次失败经验,吴文武意识到,只有拉动更多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合力开辟市场,才有竞争力,村子发展才有希望。
2022年底,丰都县鼓励各村居抱团发展,集中力量“搞事业”,这让吴文武看到了希望。
在包鸾镇政府的支持下,吴文武游说镇内的12个村居抱团,大家一拍即合,纷纷出资,最终集资199万元注册成立了重庆锶乡包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锶乡包鸾公司),吴文武任总经理,开始经营属于全镇人民的事业。
统筹全镇闲置劳动力,解决400人就业问题
包鸾镇首先对全镇进行了摸底调查——全镇常住人口有一万多人,其中具有求职意愿的闲置劳动力1000多人。
“这些闲置劳动力反而成了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吴文武说,每当镇里有劳动力需求较高的项目,都会优先交给公司来完成。例如凤凰观景台前的观景田的维护,每年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去耕种,他们通过各个居委会、村委会来通知大家就近就业。
今年1月1日,包鸾镇龙井社区居民李淑秀就应聘到观景田种植油菜。李淑秀已经60岁,一直在家无所事事,本想找一份工作补贴生活,但碍于年龄较大,始终没能如愿。后来在锶乡包鸾公司的组织下,她一有时间就到田间劳作,赚点生活费。
“一天工资是120元,比如这次油菜种植大概要花20天,这个月我就能收入2400元。”李淑秀说,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照顾家里与赚钱两不耽误。
不止于此,2023年,包鸾镇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根据群众意愿、地域分布、邻里关系等情况在镇内划分108个院落,进而改造农房的顶面、墙面、地面,以及花园、菜园、果园、养殖园,这就需要大量有技能的劳动力。
“当时镇内有许多瓦泥匠、木匠、小工没活干,我们专门组建了装修队,为有需求的村民服务。”吴文武说,镇内有许多具备一定技能的村民,由于年龄较大,无法外出务工,但自身求职欲望高,镇内没有足够的项目供他们选择,只能闲着,现在公司已经把这批人聚集起来,他们除了自己去找一些小活,大部分工作都由公司推荐。
目前,锶乡包鸾公司已经帮助40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两年投资5个项目,累计营收300万元
村集体经济想要长远发展,因地制宜选对项目至关重要。
近年来,包鸾镇发展了占地800亩的生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量可达3200吨。“生姜销售前,必须进行清洗,种植户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清洗设备,镇内也没有建立清洗厂,只能人工清洗,费时费力,这是一个大商机。”吴文武说,2023年,锶乡包鸾公司投资80多万元在花地堡村建设洗姜车间,购买了专业的清洗设备。
去年7月,洗姜车间正式投用,一个小时就能清洗1.5吨生姜,这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锶乡包鸾公司通过租赁洗姜车间以及配套的办公室,去年收入约10万元。
“花地堡村洗姜车间不仅是包鸾镇首个洗姜车间,也是丰都县唯一一个。”吴文武说,目前周边种植生姜的乡镇也有不少企业、种植大户有意愿到花地堡村清洗生姜,但由于是第一次做这类生意,目前公司正与相关生姜企业结合实际,进一步敲定生姜价格,为下一步开拓市场做准备。
2023年,锶乡包鸾公司还投资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共富牛场。“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牛肉的市场价格比较可观,而且小牛的价格低,正是发展肉牛产业的好时机。”吴文武说,当年5月,共富牛场开工建设,12月正式投用,公司购买了200头小牛交给镇内的新农人专门管护。
去年,共富牛场的200头牛全部出栏,卖了242万元,再加上相关补贴,共收入310万元,其中40万元作为锶乡包鸾公司的固定收入,剩余部分除去成本后由新农人与村集体按比例分红。
近两年来,锶乡包鸾公司还投资建设了粮食烘干房、流转了300亩土地用于农业生产、成立了劳务公司统筹镇内闲置劳动力,加上洗姜车间、共富牛场,5个项目累计营收超300万元。
“报团发展才能实现共赢,共赢才能实现共富。”包鸾镇副镇长谭和平说,接下来将继续助力锶乡包鸾公司在镇内挖掘更多具有潜力的项目,同时加强与周边乡镇的联动,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带动更多人一起“搞事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