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 巴南今年已为3805户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
2024-12-18 16:59
“盼了这么多年的产权证,总算拿到手了!”12月16日,巴南区麻柳嘴镇望江村会议室里,20余户安置户村民拿到了不动产权证。记者从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该区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有效化解31个不动产项目办证矛盾,为3805户群众办理了不动产权证。
1998年至2008年间,麻柳嘴镇辖区望江村、八角村等多处滑坡点屡次出现险情,严重威胁84户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搬迁安置刻不容缓。
2005年、2006年和2009年,麻柳嘴镇先后按应急抢险项目要求,由镇政府补助一部分、社会资助一部分、受灾群众自筹一部分,启动了滑坡搬迁安置房建设一、二、三期滑坡搬迁安置房项目共占地1326.4平方米,涉及房屋84套。安置房屋建成后,受灾群众陆续入住。
因当时滑坡搬迁安置任务至关重要又迫在眉睫,安置房项目在未编制城镇规划、办理土地规划手续的情况下先行启动建设,导致居民迟迟无法办理产权证,随即带来居民户口迁移难、新生儿落户难、孩子入学难等问题。
为妥善解决安置房历史遗留问题,巴南区成立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巴南不动产登记中心、麻柳嘴镇政府等联合组建的工作专班。
“本着‘尊重历史、严守底线、保障民生、实事求是’的原则,经办证工作专班会商,我们提出了按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用地规划手续进行办证的解决方案,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专班负责人亲自督办,安排专人靠前服务,通过补发用地、规划手续,为安置协议名单内符合“一户一宅”的人员办理分户产权等措施,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
经过大量统筹协调工作,12月16日第一批20余户安置户群众已经拿到了盼望已久的产权证。接下来,其余50余户群众也将陆续得到落实。
近年来,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巴南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聚焦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办证难”问题,有力有序推进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自2020年以来,巴南区年平均办理农房登记办证约1.2万件次,办理量在重庆中心城区位居前列。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