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超18亿元! 开州香肠的开拓之路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罗芸

2024-11-18 20:08

被斜切成小片的“开州香肠”,瘦肉鲜亮,肥肉晶莹,盛进纯色圆盘如一朵绽开的鲜花,甫一端上餐桌,腊香味四溢,引得食客争相伸出筷子。在刚刚结束的2024“中国菜”美食嘉年华暨“开州金厨”发展大会上,开州香肠作为地方特色美食,获多名美食博主力荐。

▲精心制作的香肠令人垂涎欲滴。受访者供图

尽管“开州香肠”品牌打造时间仅有8年,但已初步形成从生猪养殖到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年加工量突破2.5万吨、产值超过18亿元,带动销售生猪40万头以上,推动农户增收超万户。

“开州香肠迅速发展的背后,既是精心布局,也是政府和企业形成了合力的结果。”11月18日,开州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开州香肠”有望成为百亿级产业。

起步:自产自销

11月16日,一辆白色的冷藏车载着10吨“开州香肠”,从位于开州区的钱江食品厂驶往北京。通过产业化生产出的“开州香肠”,超过50%销往重庆市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借开州人在外开设的餐馆走上餐桌。

“开州香肠能发展成产业,是源自一次餐桌上的脸红经历。”在北京开有近百家连锁餐饮企业的开州香肠商会会长王勇告诉记者。

8年前的一个夏天,王勇在自家餐馆招待在京的开州籍亲友。品尝了桌上精心摆盘的切片香肠,亲友纷纷称赞王勇帮大家“记起了乡愁”。

桌上有人顺口问了一句:这就是开州的香肠吧?胸有成竹的王勇当即询问采购部经理,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连锁餐饮企业每年要采购500万元的香肠,却没有一片来自开州。

“当时那场景让人脸红。”王勇回忆,“我就纳闷:老家香肠味道好,怎么自家企业就没采购?”

第二年初,作为开州区政协委员的王勇,利用返乡机会对开州香肠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当时的开州还真难以做出符合自家企业采购条件的香肠:要成为常年供应的菜品,香肠的供应必须符合食品监管部门的要求,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但当时开州只有2家企业有香肠标准化生产的资质,口味相对单一,产能严重不足,其它大多是农家自产自销,难以流通,食品安全监管也困难。

但王勇也看到了希望:开州是重庆生猪养殖大区,生猪年出栏量位居全市第二,花椒、辣椒等香料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开州农户制作香肠已有上千年历史,技术积淀深厚;在腌腊制品领域,仅“隔壁”城口主攻老腊肉,全市还没有以香肠为主打的区县,可获先发优势;开州人在外开的餐馆数量超过1万家,若每家餐馆每年采购1万元的香肠,开州香肠产业销售额可轻松破亿,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

王勇的想法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同时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企业也表达出兴趣。

2018年11月,开州举办首届“开州香肠节”,正式推出“开州香肠”品牌。

▲各种口味的开州香肠。记者 罗芸摄

发展:科技还原“童年的味道”

位于开州区的钱江食品厂香肠加工车间,烘制设备在低声轰鸣。透过设备的玻璃观察窗,记者见到,一串串悬挂整齐的香肠正在低温烘制,香肠表面泛着油光,令人垂涎欲滴。

在烘制设备的出口端,技术工唐静将一批烘好的香肠转移出来,挂进冷风烘干设备。这台钱江食品厂拥有专利的设备通过低温控湿,模拟农家制作香肠的自然环境,让香肠得以自然发酵。8至12天后,这批香肠就可以出炉了。

“厂里最开始试制香肠时,每一批我们都要品尝,到后面,越来越有家里做的那个味儿。”唐静说,现在的香肠可以实现全年生产,确保能实现全年稳定供应。

按传统,香肠与腊肉都要在霜降以后才能制作,灌制好后放柴火上烟熏,挂房檐下吹晾,天气稍有“不对”,做出来的香肠“缺个味儿”。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香肠和腊肉一样,需要低温发酵。”开州香肠商会副会长、钱江食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钱辉介绍,而这种低温发酵,可以运用现代化加工设备实现,为芳香型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因而很容易复原传统的味道。

烘烤与低温发酵是形成川渝香肠风味的两大关键流程。通过检测传统香肠的相关风味数据,再利用机械设备模拟形成这种风味的自然环境,开州像钱江食品厂这样的企业一次次地试验,将现代化加工的味道不断向传统冬季制作的香肠味道“靠拢”,努力实现“复刻”。

“在食品加工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第一款原味香肠,前后实验就做了十六七次。”钱辉告诉记者,每次试验都会请开州普通消费者、香肠销售企业负责人品尝,直到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好地还原了“童年的味道”,才将加工配方、制作流程固定下来,进行规模化生产。

品牌的壮大需要政府的支持。为此,开州区设立1000万元的发展基金,用于研发,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打造2.47平方公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香肠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实现产业的集聚;从钱江食品厂这样的规上企业入手,实施设备替换更新,推行高低温阶梯发酵,13家SC获证企业全部建成从清洗、拌料、灌肠到包装的全自动生产线,实现全年生产。

在规上企业的带动下,传统的香肠作坊也在不断增长。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商务委实施“育小扶大”工程,开展“头羊计划”,香肠加工作坊增至310家,是2018年的5倍;5家企业实现“小升规”,规上企业加工量比重升至40%。

未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11月16日,在2024“中国菜”美食嘉年华暨“开州金厨”发展大会“金厨带精品”展区,自称“香肠爱好者”的邓女士,被开州展区琳琅满目的香肠制品震惊:加了排骨的香肠,可一次性品尝香肠与腊排骨两种口味;加入甜脆玉米粒,既补充了膳食纤维,又丰富了口感;加入了猪皮的香肠,口感爽滑,富含胶原蛋白,成为试吃的爆款……

“除了展出的这些,我们还有香肠月饼、早餐肠、火锅肠等20多个新品系,尽可能满足休闲、冷盘、火锅烫食等所需。”王勇介绍,目前还有多家企业在进一步研发新的口味,如将干豇豆、老咸菜加入香肠,让开州香肠更具地方特色风味同时,也可带动更多农民进入香肠产业链致富。

据了解,开州香肠已成为“开味开州”的美食名片之一。下一步,依托开州香肠研究院,开州将制定几个等级的香肠制作地方标准,对标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打造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区域公共品牌。

“除了已有的销售渠道外,我们还将与‘开州金厨’品牌相结合,开发特色‘香肠宴’,形成地方特色美食宴,让开州香肠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开州区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