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彭水加快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建设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陈维灯 记者 齐岚森

2024-10-18 10:11

▲2024年10月1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彭水县)举行。记者 齐岚森 摄

核心提示

发布人:

彭水县委书记 石强

彭水县委副书记、县长 陈清松

彭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王露波

彭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冯吉光

▲记者 齐岚森 摄

10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专场,彭水相关负责人围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生态、民族、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彭水县委书记石强介绍,彭水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山系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江城;有少数民族人口40.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57.6%,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彭水自汉初置县已两千余年,曾为唐黔中道治所地,有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和乌江文化。

当前,彭水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道,加快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县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8.2%和8%,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近年来,彭水加速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生态绿色工业和生态民俗文旅,加快建设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

生态特色农业方面,彭水做强红薯“一主”产业,做大中药材、畜牧“两辅”产业,做特“一乡镇一产业”,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彭水晶丝苕粉、白茶、蜂蜜等土特产成为“爆品”,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速稳定在7%左右。

生态绿色工业方面,彭水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实施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特色轻工、民族医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规上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比例达90%。

生态民俗文旅方面,彭水大力推动文旅、农旅、城旅、商旅、体旅融合发展,持续提升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等重点景区市场化运营水平,推动形成“北有长江三峡,南有乌江画廊”的旅游空间格局,连续五年入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今年1—9月,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7.08%、32.44%。

“我们推动城市与乡村整体大美,创造高品质生活。”石强介绍,彭水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把彭水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乡建设之中,走好大山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此外,彭水积极推动山水林田共生,筑牢重要生态屏障,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林长制、河长制各项工作长治长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6%,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左右,乌江、郁江水质均达Ⅱ类及以上,获评国家园林县城,“绿色中国行”四次走进彭水;推动文景产城融合,留住城市文脉记忆,统筹“小县大城”建设,老城突出乌江文化抓好减载提质,新城突出现代文化打造现代之城、未来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景城突出苗族文化丰富蚩尤九黎城景区业态,探索开发沉浸式、互动式演出,凸显“打造一处景、演绎一台戏、品味一座城”独特魅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乌江画廊旅游带、郁江产城景融合发展带,6个中心集镇、8个精品景区串联25个乡村旅游点,获评10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9个国家森林乡村。

“我们激励党员先行整体联动,实现高效能治理。”石强表示,彭水把握党员、群众和网格三个方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首先是让党员带起来,积极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行村支书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引导党员干部既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00%、10万元以上的村达81%。

其次,让群众动起来,坚持民事民议、群防群治、共建共享,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设立积分超市,村民可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获取积分,让群众可感可及,实现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

最后,让网格活起来,承接用好“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县划分1800余个网格,推出“网格化管理+五老自治队服务”,变“被群众找”为“主动找群众”,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更有力度。

通过“六个着力打造”,力争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

“当前,彭水正以‘六个着力打造’,加快推动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石强介绍,彭水将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左右。

着力打造生态绿色产业集群。依托生态资源禀赋,迭代打造一罐水、一袋粉、一盒饼、一听饮、一桌菜、一杯茶、一瓶蜜、一桶油“八个一”健康食品,加快建设风光水储气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积极创建摩围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到2027年,红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等产业产值达150亿元,年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亿元。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乡村。彭水作为重庆市首个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点,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统筹“强镇带村”试点、“强村富民”改革,扩大与泰国、老挝、柬埔寨、坦桑尼亚、哈萨克斯坦等五国智库交流互鉴,打造巴渝和美示范乡村,形成更多具有“国际范”、彰显“苗乡味”的乡村振兴标志性成果。

着力打造山地特色韧性城市。彭水将继续实施城市片区改造提升,全面推进高铁片区开发,丰富“彭水之约·梦境乌江”夜游项目,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能力,强化城市生命线工程综合治理,构建全天候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新体系,力争到202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达55%。

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开放平台。彭水将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高质高效发展新机制。当前我们正通过渝湘复线高速、渝厦高铁更好融入全国交通大动脉。

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彭水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属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治气、治土等“九治”全面发力,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积极推进碳排放权、生态地票、森林覆盖率指标等交易,加快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

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彭水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民族事业,积极创建第十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到202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4:1,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8%以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彭水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彭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吉光介绍,近年来,彭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做实文旅载体。彭水坚持以做好苗食、苗绣、苗艺、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城“九苗”和康养、文养、禅养“三养”文章为载体和抓手,深度挖掘苗族文化元素,着力破解文化旅游融合瓶颈。彭水布局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苗族风格建筑群——尤九黎城,先后设置开放苗绣馆、苗艺馆、苗医药馆和欢乐茶馆,集中展示推介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同时,推出踩花山、竹竿舞沉浸式演出及室内实景剧等展演活动,成功打造彭水文旅融合新地标。

做强文旅品牌。彭水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形成1个国家AAAAA级、3个国家AAAA级、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341”文旅品牌格局,连续举办13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7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等区域性品牌节赛活动,策划推出民俗风情游、人文历史游等8条旅游线路,其中“苗乡养心古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阿依河景区上榜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彭水旅游客源市场覆盖全国各地,辐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当前,彭水文旅越来越红火,“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彭水推进强县富民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做优文旅功能。彭水大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提速完善文旅要素配套体系,致力让每一位来到彭水的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还想来”。彭水持续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不断丰富“商、养、学、闲、情、奇”多元化业态,累计培育文化旅游经营主体1800余个。

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

彭水集“大山区、大农村、民族地区”于一体,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8500万元。如今的彭水,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彭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清松介绍,彭水抓牢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致富,依山就势发展红薯、中药材和畜牧等生态特色农业,老百姓可以通过土地入股、产业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仅是红薯产业就带动10万余户群众增收。2023年,彭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彭水还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聘任274名懂产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产业村长”,带动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8500万元。

其次,彭水统筹小县大城和乡村建设“两个重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一体建设“小而美”精致县城和宜居宜业和乡村。比如,彭水统筹农村水、电、路、通讯、物流“五网”建设,穿梭在彭水的田野乡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乡镇通了沥青路、村组通了水泥路、聚居农户通了连户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有效解决14207名搬迁群众后顾之忧;彭水还积极推行“院落微治理”,引导群众经营庭院、管好院落、参与治理,聚焦“一老一小”绘就乡村幸福底色,乡村善治了、乡亲们的心也踏实了。

同时,彭水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做实出彩:借力中央外办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国内资源,与泰国、哈萨克斯坦等五国智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新加坡凯德集团打造“奇‘苗’世界”虚拟博物馆,协调瑞士ABB集团设计职业教育机器人智造课程;携手意法半导体基金会推动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

统筹推动“三城”一体化建设

重庆正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彭水将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城市发展再提速再增效?

彭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露波介绍,彭水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和面向现代化的城镇化建设,统筹推动老城提质、新城提速、景城提韵“三城”一体化建设。

“在老城提质方面,我们考虑到老城要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王露波介绍,彭水实施道路节点改造让百姓出行更便捷,“拆危留白增绿”拓展城市休闲空间让百姓生活更惬意,改造老城区5条道路、6个节点,打造21条城市景观长廊;实施鼓楼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将老城印象和滨江商业相结合,留住彭水记忆、苗乡味道、烟火气息,着力打造“彭水的洪崖洞”。

在新城提速方面,彭水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新城土地开发,以土地出让保障项目建设的思路,按照每年出让土地1000亩、新建续建住房100万平方米、新增入住1万人“三个一”目标推进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成城,累计聚集市民5.3万人;将持续完善新城功能,加快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政务服务配套,建设新城商业综合体和体育中心,打造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城市水体公园,努力将“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出户入园”变为城市标配。

在推动景城韵方面,彭水将苗族文化元素植入景城建设中,提速实施蚩尤九黎城景区升级改造,集成打造苗艺馆、苗医药馆、苗绣馆、欢乐茶馆、黄庭坚文化展示馆、海峡两岸交流台湾馆和蚩尤九黎文化区“六馆一区”,“人在城中、城在景中”的人文苗城独具韵味、风情别致。当前,彭水正连片建设蚩尤九黎城片区和高铁片区,致力将景城打造为彭水的门户和窗口,使景城“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