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全国首个!川渝联合出台交通区域执法协作制度性成果
    时间:2024-05-23 09:08

    5月22日,在广安召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联席会暨试点示范总结会上,由四川、重庆两地交通运输、司法行政四部门联合制定的区域执法协作规定正式发布,这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是首个,标志着川渝交通一体化发展迈向纵深。

    此次发布的规定包括《川渝地区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办法》《川渝地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取证规则》,从执法流程和具体操作层面,对管辖确定、案件移送、行为抄告、委托取证、委托送达等协作事项进行了明确。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政策法规处(综合执法监督处)副处长李丽介绍,规定把区域执法协作的每一个程序都予以了固化,可真正实现两地在交通运输执法上的协同共治。

    首个区域执法协作规定解决了哪些“痛点”?“比如,今后川渝两地的执法结果可以互认,形成监管合力。”李丽介绍,交通运输的执法对象流动性强,跨区域协同执法更能有效执法监管,此前,川渝两地在执法行为上已经“协同”,但对执法结果的互认没有政策支撑,比如四川做出的执法违法行为的认定、重庆不能作为管理依据,执法效能也因此大打折扣。

    2023年,交通运输部启动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成渝地区被确定为全国五个试点示范区域之一,此次发布的区域执法协作规定正是川渝两地试点成果之一,背后是长达5年的川渝交通执法协作。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宁坚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实施后,川渝两地携手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也推进执法管理服务“软联通”,在制度壁垒上做减法,服务构建区域统一交通运输大市场。

    ▲川渝两地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夜间执法。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在交通执法协同共治上,两地交通运输部门聚焦“同案不同罚”等诉求痛点,推进区域执法标准统一,率先制定发布裁量基准,统一对超限运输、非法营运等30余个高频执法事项的裁量情节和处罚幅度;对72项轻微违法行为予以明确,统一为不予强制、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等5类行为。

    “比如,网约车载客但脱离平台监管,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权益、赔付等得不到保障,是我们的一个治理重点。”广安交通执法支队执法监督大队大队长王顺周说,此前川渝两地对这种行为的行政处罚,依据的执法标准不同,罚款在200元至5000元不等;现在统一执法标准,对首次违法、且配合积极转运乘客的,以教育为主、不予处罚,对二次、三次违法的则加重惩罚力度,体现过罚相当。

    出席会议的交通运输部法制司相关人士表示,区域协同执法是为了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川渝两地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为交通物流“舒筋活络”、打通经济循环“任督二脉”提供了有益试点。

    接下来,川渝两地交通执法将在线上协同、委托调查取证、委托文书送达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合作。

    编辑:何维     主编:周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