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党员不上谁上!”他们在狭窄的坑里抢修燃气管
2025-10-09 18:45
近日,大渡口区钢花路顺祥壹街区人头攒动,一次不容有失的城市管道“动脉”手术即将开始——这里是城市燃气管网的一个关键节点,检查人员在巡检中发现地下燃气管道阀门因锈蚀而无法完全闭合,细微的缝隙也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必须立即更换。
抢险工程车旁边,重庆燃气集团大渡口分公司生产运行科抢险班班长刘瀚林和同事李学武已经全副武装,穿着厚重的阻燃型劳保服、戴上焊接头盔和防护面罩。刘瀚林告诉记者:“焊枪口火焰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身体皮肤必须保护起来,否则会被严重烧伤。”
▲近日,大渡口区钢花路,抢险班班长刘瀚林和同事李学武在阀井作业坑里焊接燃气主管阀门。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狭窄的坑内,燃气管道老旧的阀门锈迹斑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铁锈的混合气味。李学武手握气割枪,手臂稳如磐石,顺利切除了旧阀门。但真正的挑战——新阀门的安装对接才开始。
▲近日,大渡口区钢花路,抢险班班长刘瀚林在阀井作业坑里检查焊口焊接质量。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等一等!”刘瀚林经过反复测量比对,发现由于长期的地形沉降,原有气管管口已经发生了位移,与新阀门的接口无法实现理想的水平对正。
“不能硬来,只能斜着找个角度对接。”透过面罩,刘瀚林告诉同伴。他们用千斤顶和撬棍进行微调,整整用了一个小时,经过无数次对接后,最终把新阀门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倾斜角度,方便接下来的焊接。
▲近日,大渡口区钢花路,重庆燃气集团大渡口分公司生产运行科抢险班正在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最关键的电焊环节开始了。李学武夹好焊条,一团刺眼的白光爆发出来,焊缝一点点融合。因为对接有角度的管口,他不能采用常规的平焊,必须不断变换身体姿势,时而侧身,时而半蹲。
整个过程中,李学武全神贯注,电弧火花飞溅。直到下午5点,最后一道焊缝完成,新阀门稳稳地连接在气管上。焊接处还散发热浪中,刘瀚林和李学武摘下头盔,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脸上露出疲惫而满足的笑容。
“班长,这沉降的毛病真是给咱出难题了。”李学武边擦着满头大汗边说。
“越是这种难题越需要咱们顶上去。今天这活儿技术要求高,我们党员不上谁上。”刘瀚林笑了笑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