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治大礼包”带回家!这场趣味普法活动暖心护航学子成长
2025-09-15 19:04
“去年我办理过一个案件:孩子等父母去开车时,出于好奇点燃了车库里的建筑垃圾,结果引发火灾烧毁多辆汽车,损失非常惨重……像这样‘熊孩子闯大祸’事件,现实中并不少见。”9月15日,在宗申小学举办的“法护成长 心向阳光”普法宣传活动现场,巴南区法院法官、“善渝法声”宣讲团成员郭静为160多名师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堂既深刻又生动的法治课。
此次活动由巴南区法院联合区妇联、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网信办、花溪街道办共同发力,以“多方协奏”的形式,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护网。
▲讲座现场。记者 何春阳 摄
讲座一开始,郭静法官就用“海底捞小便案”“未成年人网游高额充值案”等真实案例抓住了全场听众的注意力。她深入浅出剖析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亲子沟通障碍和监护缺位等问题,明确指出了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并指导家长如何用“法治思维”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她不忘提醒小朋友们:“在社会活动中也要严守社会公德,一旦造成不良后果,即使是小朋友,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更呼吁家长重视孩子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引导。”
▲讲座现场。记者 何春阳 摄
紧接着,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罗小燕带来了一节轻松实用的心理疏导课。“情绪没有好坏——它是会流动、能转变的。”她温柔地解释,“当孩子对你说‘我不开心’,最好的方式不是否定或安慰,而是陪他一起面对、一起解决。”罗小燕还结合校园日常分享了处理同学矛盾、缓解学业压力的心理小技巧,让孩子和家长都收获满满。
操场上,一辆特别的“车载法庭”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它不仅循环播放防沉迷宣传片,还欢迎同学们上车体验,“沉浸式”感受法治氛围,成了全场最受欢迎的移动普法驿站。
▲孩子们体验移动普法驿站。记者 何春阳 摄
“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手联弹’的系统工程。”巴南区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史春亚强调,本次活动正是要将“六大保护”从纸面条款转化为真切行动。接下来,巴南法院将继续携手多方力量,推动普法宣传、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服务走进更多校园、社区和家庭,让“六大保护”常态化、长效化,真正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清澈明亮的“法治蓝天”。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