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政策编成快板 连箫舞出活力 63年党龄丁敬民以歌舞为媒宣传党的政策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崔曜

2025-07-11 19:17

7月11日,在巫山县高唐街道集仙社区,84岁的丁敬民老人正用三句半的韵律、连箫的清脆声响和舞蹈的翩跹身影,宣传党的政策。这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社区夕阳歌友队的灵魂人物,带领平均年龄超68岁的歌友,以歌舞为媒,将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八年累计开展300余场演出,让党的好声音惠及全县12个乡镇。

▲近日,丁敬民在巫山文化馆表演节目。通讯员 陈久玲 摄

2017年,退休后的丁敬民观察到社区老年活动形式单一,便萌生组建文艺队的想法。“三句半朗朗上口,连箫舞有地方特色,舞蹈能凝聚人气,这些形式最适合宣传党的政策。”他自费购置道具,挨家挨户动员,最终组建起一支12人的初始队伍。

159名歌友成社区“活力标杆”

“能折腾,是因为身子骨给劲儿。” 丁敬民的体检报告上,血压、血糖等指标常年优于同龄人。社区医生记得,八年前他刚组建浪漫夕阳歌友队时,就带着队员把排练和锻炼结合:连箫舞的踢腿动作改编自广播体操,三句半的节奏卡着呼吸频率。如今歌友队的159名队员平均年龄68岁,都没有严重基础病。

去年冬天,为赶排《医保新政快板》,他带着队员在零下两度的排练室排练。有人冻得手发僵,他就教大家搓手操:“左手绕右手三圈,政策要点记心间。” 这种把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的智慧,让歌友队成了社区的“活力标杆”,常有老年人来讨教“养生经”。​

丁敬民敏锐捕捉到社区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亲手点燃了“浪漫夕阳歌友队”的星星之火。他创作编排的《医保新规暖人心》,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三句半,让台下观众在笑声中记住了医保报销的新变化;一曲融入连箫独特韵律的《乡村振兴新面貌》,让乡亲们感受到身边日新月异的发展脉动。政策条文,经他点化,化作带着泥土芬芳的艺术语言,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三句半里藏着政策翻译术

在丁敬民的书桌抽屉里,锁着个褪色的蓝布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创作手稿。最新一页是为评选活动准备的《健康巫山三句半》:“血压计,随身带,健康数据常关怀;广场舞,排成排,夕阳也把花儿开。” 字迹遒劲有力,修改痕迹里藏着推敲的细节。​

为了让政策宣传不“悬浮”,他有套“三深入”原则:深入镇政府看文件、深入菜市场听民声、深入田间地头找灵感。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改革后,他连续五天蹲在社区服务中心,把“门诊共济”“报销比例”等术语,转化成“小病不用跑医院,药店刷卡真方便”的快板词。演出时,有老人举着放大镜抄歌词:“比宣传单好懂很多!”​

连箫舞《乡村振兴路》的创作更有趣。他带着队员走访七个行政村,把产业帮扶、厕所改造等变化,编进28个舞蹈动作里:前踢腿象征“拆旧建新”,转身跳跃代表“产业升级”。在巫山县农民丰收节上,这段舞蹈让台下种粮大户连连鼓掌。

从舞台掌声到田间口碑

歌友队的“演出地图”早已覆盖巫山县18个乡镇。在福田镇敬老院,他们的《孝道谣》让孤寡老人抹泪;在高唐街道农贸市场,《垃圾分类三句半》演完,摊贩们主动把菜叶装进厨余桶;就连去年的全县老年运动会,他们的开场舞《健康中国走起来》都成了保留节目。

“丁老的队伍,是会‘治病’的。” 集仙社区党总支书记牛东林记得,独居老人陈婆婆曾因儿女远嫁闭门不出,被拉去学跳连箫舞后,如今每天最早到排练场。“她说听着丁老编的‘儿女视频天天见,社区就是我的家’,心里亮堂多了。” ​

84岁的丁敬民,以行动重新定义了“健康”的广度与深度。他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更拥有服务社区、奉献社会、感染他人的强大生命能量。他组织歌友队,是社区文化土壤的辛勤耕耘者;他自编自演,是党的声音最接地气的传播者;他带领团队活跃在全县舞台,是银发风采最生动的代言人。在他身上,“健康”二字超越了生理的维度,升华为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姿态,一种积极作为的生命价值。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张珺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