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一·他们的一天|村支书文春来:当3天主播卖了4000斤菜籽油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张珺

2025-06-30 21:35

“各位亲朋好友,土菜籽油炒菜香得很哦!”6月28日上午,在潼南区太安镇太平村当地的榨油工坊,村党支部书记文春来化身“主播”,拍摄了两条“菜油香惨了”的短视频。他通过镜头,记录下整个菜籽油的生产过程,并上传到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一经发出,便得到网友的关注点赞,到6月30日,5000余斤菜籽油卖得还剩不到1000斤。

▲文春来正在配送村里生产的绿色菜籽油。受访者供图

品质上乘的绿色菜籽油,是太平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最新成果。一个多星期前,村民们还在为手里收获的菜籽发愁。

原来,在文春来等村干部、党员的带领下,今年太平村油菜种植面积达800余亩,油菜籽产量100余吨。除开自给自足的部分,剩余的油菜籽因为市场收购价格较低,村集体和种植大户们一直没能大量出手,出现一定程度滞销。

“初级农产品受市场行情影响,农户很难从中获取相应回报,甚至出现亏钱。”文春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与村支“两委”以及部分村民商议,决定把大家还未售出的油菜籽收集起来,统一加工成菜籽油再进行销售,以提升附加值。

村里的榨油工坊很快运转起来,大家一箩筐一箩筐的油菜籽被加工成一桶桶色泽明亮、香气扑鼻的土菜籽油。这几日,文春来顶着烈日又到处跑市场,号召大家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打广告”扩大宣传,销售渐渐有了起色,“周边有客户联系我们,我们就送货上门,有时候1桶油也在送。”文春来说。

“为什么不试试网上销售?”近段时间当地正在开展“村播”大赛,这给文春来很大启发。前不久,他刚参加了区里的短视频培训,他系统学习了直播运营策略、短视频创作、产品知识和文化传播等内容,“这正是练手的好时候。”

于是,手机变农具,“文支书”化身主播,出现在了镜头前。没想到流量变销量,网上销售效果非常好,“还有不到1000斤,这两周肯定能卖得完。”文春来对此充满信心。

其实,太平村并不平,这里的土地分散凌乱、高低不齐,早年还有大量土地闲置撂荒。

文春来早年在城区开装饰公司创业,后来感慨家乡的落后,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乡土情怀的驱使下,他萌生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5年前,他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当时村里没有特色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渠道十分有限。”他回忆说。

成为村支书的第二年,他当选区人大代表。利用代表身份,他多次向区农业农村委提交建议,详细分析太平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邀请专家到现场指导。理清思路后,他们先对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然后因地制宜种植大豆、油菜等粮油作物。

▲文春来察看农作物长势。受访者供图

今年,在文春来等人的倡议下,太平村发展旱地种植和水田养殖。其中230亩水田被打造为水稻直播直采示范基地,养殖起了稻田鱼。

“看,上个月才放进去的鱼苗只有5厘米长,现在已经10多厘米了,长势喜人!”6月28日下午,文春来又来到太平村稻花鱼养殖户张大叔的鱼塘旁了解鱼苗生长的情况。今年10月将迎来收获。

如今,在文春来带领下,村里以村集体经济为引领,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稻田+”综合种养殖、油菜制种等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土地入股有分红,基地务工有薪酬”的双重增收,带动全村共同发展粮油产业超1500亩。

“最难还是为特色产业找市场。”这位获评“2024年重庆市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的“头雁”表示,再难也要带领大伙儿往前走,主动发现市场,把初级农产品做成包装精美的绿色农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把太平村的绿色产品卖得更好、更远。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