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 建设清廉村居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06-30 12:55

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纪检监察机关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强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村集体“三资”监管,发挥廉洁文化浸润人心作用,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云南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清廉云南建设“十大行动”,跟进监督特色农产品以及乡村旅游产业项目、政策扶持、资金兑现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该省纪检监察机关结合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把清廉村居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小河边村因地制宜,利用独特的羊肝石土资源,发展鲜食玫瑰,形成致富产业。“产业兴、人气旺,护航玫瑰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一线监督必须紧紧跟上。”弥勒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胡云珍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推出“红黄绿”三色管理模式,强化村组干部履职监督。

“红色记录簿助力做实日常监督,对村组及村组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放黄色预警提示卡,每月派发绿色监督任务清单强调监督重点,使监督工作一目了然,明确目标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推进基层监督规范化、精准化、常态化。”胡云珍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人员权力更为集中,廉洁风险高。浙江省东阳市纪委监委找准村级“一肩挑”人员履职用权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围绕村级“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权力运行、惠农政策落实等,推动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级事项分类决策程序。

“比如,对宅基地安排使用、大额工程项目建设、土地征收补偿等重大事务,规定在决策前报乡镇党委预审报备,强化上级组织的监管把关。”东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查处村社干部违规决策、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45起,其中村(社区)主职干部15人,“一肩挑”人员8人。

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还需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河南省巩义市纪委监委针对村级经济组织运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督促市农委、财政等职能部门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压实镇政府监管主体责任,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近期,我们协同多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严查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力、监督管理不严、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导致资金运行不善、资产流失严重、资源破坏浪费等问题,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巩义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依托红色资源和全域旅游示范村创建契机,发展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休闲观光目的地。该县纪委监委注重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文旅产业发展,一方面推动围绕历史文化、名人乡贤深入挖掘清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清廉文化阵地;另一方面,将红廉文化元素融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知廉、助廉、守廉。今年以来,该县围绕廉洁文化主题开展清廉陵水惠民演出进乡村16次,用廉洁文化浸润人心,厚植廉洁文化底蕴。

编辑: 卞立成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